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吴澄经学大家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04 | 阅读:1436次
历史人物 ► 许衡

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和教育家。其学问渊博,尤以经学见长,与许衡并称“北许南吴”,是元代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吴澄经学大家

1. 学术背景与师承

吴澄早年受业于南宋遗民学者程若庸,后者为朱熹再传弟子(师从饶鲁),故吴澄的学术根基源于朱子学。但他不拘门户之见,兼采陆九渊心学之长,主张“和会朱陆”,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元代科举以朱学为正统,吴澄的兼容态度在当时颇具争议,却也体现了其独立思考精神。

2. 经学成就

吴澄对五经均有深入研究,尤精于《易》《礼》《春秋》。

《易》学:著《易纂言》《易纂言外翼》,以象数阐发义理,调和汉宋易学,注重《周易》的实用性与哲学内涵。

《礼》学:撰《礼记纂言》,重新分类整理《小戴礼记》,打破传统篇目顺序,按主题归纳为通论、丧祭等类,凸显礼学的系统化。

《春秋》学:批评宋儒空谈义理,主张回归汉唐注疏传统,著《春秋纂言》,强调以史实解经。

3. 哲学思想

理气论:继承朱熹“理先气后”说,但更强调理气一体,认为“理在气中”,接近唯物主义倾向。

心性论:吸收陆九渊“本心”思想,提出“心具众理”,主张通过“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的方式修养人格。

4. 教育与实践

吴澄曾任国子监丞、翰林学士,晚年讲学于草庐书院,培养了虞集揭傒斯等名士。他推崇“实学”,反对浮华文风,注重经世致用,其思想对元明儒学转型有深远影响。

5. 历史地位

元代官学虽尊朱子,但吴澄的学术创新为理学注入活力。明初编纂《五经大全》多采其说,清儒全祖望称其“接武建阳(朱熹),而别开一门径”。其折中汉宋、调和朱陆的尝试,成为后世学术融合的范例。

文章标签:经学

上一篇:曾巩南丰先生文粹 | 下一篇:明朝皇帝世系

元朝的上都开平府

元朝元朝

元朝的上都开平府是蒙古帝国和元朝的重要都城之一,其历史地位和政治意义极为突出。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建城背景与选址1. 忽必烈的战略选

元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

元朝元朝

元朝与西域诸国的关系是蒙元帝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围绕军事征服、政治控制、经济往来与文化交融展开。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军事

吴澄经学大家

元朝许衡

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和教育家。其学问渊博,尤以经学见长,与许衡并称“北许

黄道婆革新纺织

元朝至元

黄道婆(约1245—?)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纺织技术革新家,原名黄道姑,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徐汇区华泾镇)人。她对中国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发展作出了开创

吴澄经学大家

元朝许衡

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理学家、经学家和教育家。其学问渊博,尤以经学见长,与许衡并称“北许

许衡对元朝教育的影响

元朝许衡

许衡对元朝教育的影响深远且多样化,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也体现在实践层面,推动了元朝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以下是对许衡对元朝教育影响的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