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袁枚的随园诗话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7-04 | 阅读:2519次
历史人物 ► 袁枚

《随园诗话》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1716-1797)的诗论著作,成书于乾隆年间,共十六卷,补遗十卷。该书以随笔形式系统阐述袁枚的诗歌理论,兼录历代诗作佳句与文人轶事,是清代性灵派诗学的核心文献。

袁枚的随园诗话

一、核心诗学主张

1. 性灵说:袁枚主张诗歌应直抒胸臆,反对拟古主义,认为"诗者,人之性情也"。他批判沈德潜的格调说与翁方纲的肌理说,强调诗人须有真性情,提出"作诗不可以无我"。

2. 反对形式主义:批评明代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倾向,认为"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人学唐变唐",主张诗歌应随时代发展而创新。

3. 天分与学力论:提出"诗文之道,全关天分",但也强调"不学古人,法无一可",主张在继承中求变通。

二、文学史价值

1. 保存了大量清代诗坛史料,收录了康熙至乾隆时期2000余位诗人的作品,包含许多女性诗人如席佩兰、骆绮兰的创作。

2. 记录了与沈德潜、赵翼、蒋士铨等文人的交往论辩,反映乾嘉诗坛的思想交锋。

3. 提出"诗贵温柔"的审美标准,发展了宋代杨万里的"活法"理论,对后世同光体诗人产生深远影响。

三、版本流传

现存最早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小仓山房刻本,清末有《随园三十八种》丛书本。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顾学颉校点本为现代通行版本。2017年中华书局《袁枚全集校笺》对其进行了全面校勘注释。

四、争议与评价

1. 章学诚批评其"浮薄",朱庭珍《筱园诗话》指其论诗"似通非通"。

2. 周作人20世纪30年代重新发掘其价值,认为体现了"人的文学"的觉醒。

3. 当代学者认为该书将传统诗话的随笔体发展到极致,其诗学观具有早期启蒙色彩。

《随园诗话》的编撰历时四十余年,袁枚自谓"著作之丰,无逾此者"。书中提出的"诗有死活,而无古今"等观点,突破了清代主流诗学的桎梏,其提倡的个性化创作理念对近代文学革新具有先导意义。书中记载的文游、创作轶事及对超过3000首诗歌的点评,构成了研究18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数据库。

文章标签:诗话

上一篇:明朝皇帝世系 | 下一篇:夏商原始瓷器发展

清代晋商的兴衰

清朝乾隆

清代晋商的兴衰经历了从鼎盛到衰落的历史进程,其发展历程与清代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一、晋商的兴起背景 1. 地理优势:山西地处华北,临近蒙

年羹尧西北战功

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其西北战功主要体现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和稳定西北边疆方面。以下是其军事成就及相关

袁枚的随园诗话

清朝袁枚

《随园诗话》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1716-1797)的诗论著作,成书于乾隆年间,共十六卷,补遗十卷。该书以随笔形式系统阐述袁枚的诗歌理论,兼录历代诗作

袁世凯的崛起与野心

清朝袁世凯

袁世凯的崛起与野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复杂的政治现象,其过程交织着晚清改革、权力斗争与近代化转型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历史背景、崛起路径、野心

袁枚的随园诗话

清朝袁枚

《随园诗话》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1716-1797)的诗论著作,成书于乾隆年间,共十六卷,补遗十卷。该书以随笔形式系统阐述袁枚的诗歌理论,兼录历代诗作

袁枚随园诗话风采

清朝袁枚

《袁枚随园诗话》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代表性诗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文主张与文艺批评思想,其风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性灵说的核心主张 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