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西周陶器类型学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8-13 | 阅读:2612次

西周时期的陶器类型学研究是先秦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分工、工艺技术及礼制文化。根据现有考古材料,西周陶器的类型学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西周陶器类型学

一、炊器类

1. 鬲(lì):西周最常见的炊器,三袋足中空设计便于受热,早期延续商代高分档鬲特征,晚期逐渐演变为矮足联裆鬲。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出土的联裆鬲是典型器例。

2. 甗(yǎn):由上部甑(zèng)与下部鬲组合的蒸器,西周中期出现青铜甗后,陶甗逐渐减少,但在平民墓葬中仍有发现。

二、盛食器类

1. 簋(guǐ):西周早期流行圈足簋,中期新增三足簋,常与青铜簋组合使用。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的绳纹陶簋显示礼制化特征。

2. :高柄浅盘造型,柄部逐渐增高,晚期出现仿铜陶豆。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的彩绘陶豆表明贵族用器的精致化。

三、储容器类

1. :包括折肩罐、圆肩罐等亚型,西周中期流行的弦纹罐与商代晚期风格明显不同。

2. :大型贮藏器,常见于窖藏遗址,部分带有刻划符号,可能反映早期文字使用。

四、酒器类

1. :仿铜陶尊在早期贵族墓中出现,中期后逐渐消失。

2. :西周晚期出现的波带纹陶壶,明显模仿同期青铜器纹饰。

工艺技术特征

1. 轮制技术普及,器形规整度显著提高,宜兴骆驼墩遗址出土陶器显示快轮修坯痕迹。

2. 烧成温度达900-1000℃,出现还原焰烧制的灰陶。

3. 纹饰以绳纹为主,中期新增三角划纹、弦纹等,晚期出现暗纹装饰。

分区特征

1. 关中地区流行联裆鬲为主的"周式陶器群"

2. 东方诸侯国如燕国辖区保留部分商式陶器传统

3. 南方地区如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出土带有地方特色的印纹硬陶

西周陶器类型演变体现了"周礼"制度化过程,如簋的规范化使用与"列鼎制度"相配合。陶器组合变化还反映了西周中后期"礼不下庶人"制度的松动,原属贵族专有的器形逐渐向民间扩散。洛阳北窑遗址出土的带釉陶器,表明原始瓷器技术开始萌芽。

需要注意的是,西周陶器研究需结合地层学与碳十四测年,近年岐山周原遗址的发掘显示,部分器形的演变序列比传统认识更为复杂。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夏商时期的兵器发展 | 下一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科技成就

西周陶器类型学

西周

西周时期的陶器类型学研究是先秦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分工、工艺技术及礼制文化。根据现有考古材料,西周陶器的类型学分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

西周代王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的典故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反映了春秋时期对社会资源垄断的批判,是早期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案例。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本质、

周桓王伐郑败绩

西周周桓王

周桓王伐郑败绩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20年)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反映了周天子权威的进一步衰落和诸侯力量的崛起。以下是事件的具体分

西周时期的纺织业水平

西周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的纺织业在继承商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原料、技术、制度、社会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