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8-13 | 阅读:8870次
历史人物 ► 代王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的典故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反映了春秋时期对社会资源垄断的批判,是早期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案例。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本质、思想内涵等方面展开分析: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

一、历史背景与事件始末

1. 周厉王时期的政治环境西周晚期,周厉王推行"专利"政策,将山林川泽收归王室垄断,禁止平民樵采渔猎。这一政策切断了平民重要的生活资源获取途径,导致民怨沸腾。

2. 芮良夫的谏言:大夫芮良夫在朝廷痛陈:"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直接指出君主垄断资源如同盗贼行径,预言将导致政权崩溃。这是古籍中首次明确反对国家垄断的经济思想表述。

3. 历史后果:厉王不听劝谏,最终引发"国人暴动"(前841年),开启中国信史纪年。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权开始衰落。

二、思想内涵解析

1. 经济观:提出"利不可专"原则,认为自然资源应"与民共之",蕴含着朴素的公共资源管理思想,比西方同类观念早出现近两千年。

2. 王权制约理论:谏言中"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的论述,实质是对君主权力边界的界定,与后来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一脉相承。

3. 系统风险预警:指出专利政策会导致"民不堪命"→"谤王"→"防口"→"溃败"的连锁反应,展现了先秦政治家的危机预见能力。

三、相关史实延伸

1. 资源配置传统:西周实行"井田制",公田收入归领主,私田收成归农户,本身已有资源分配机制。厉王破坏这一传统,激化矛盾。

2. 春秋时期的发展管仲齐国实行"官山海"政策时,采用税收替代垄断,可视为对芮良夫思想的改良应用。

3. 后世影响:汉代盐铁会议中,贤良文学派反对盐铁官营的论点,明显继承芮良夫的思想衣钵。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古代"藏富于民"的政治智慧,其反对资源垄断的核心思想至今仍具借鉴意义。宋代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明代矿监税使引发的民变,都可视为这一历史命题的延续。

文章标签:

上一篇:少康中兴复夏朝 | 下一篇:齐桓公春秋霸业与治国之道

西周陶器类型学

西周

西周时期的陶器类型学研究是先秦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演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分工、工艺技术及礼制文化。根据现有考古材料,西周陶器的类型学分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

西周代王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的典故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反映了春秋时期对社会资源垄断的批判,是早期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案例。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本质、

周桓王伐郑败绩

西周周桓王

周桓王伐郑败绩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20年)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军事冲突,反映了周天子权威的进一步衰落和诸侯力量的崛起。以下是事件的具体分

西周时期的纺织业水平

西周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的纺织业在继承商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原料、技术、制度、社会影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

西周代王

芮良夫斥专利害民的典故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反映了春秋时期对社会资源垄断的批判,是早期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案例。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本质、

商代王位继承制度

夏商代王

商代的王位继承制度是一个复杂且逐步演变的体系,反映了早期国家权力传承的特点。以下是基于考古发现(如甲骨文、金文)和传世文献(如《史记·殷本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