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周德威守幽州战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08 | 阅读:9435次
历史人物 ► 周德威

周德威守幽州之战发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贞明三年(917年),是晋(后唐前身)与契丹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此战体现了周德威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当时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激烈冲突。

周德威守幽州战

背景与局势

幽州的战略地位:幽州(今北京一带)是中原王朝抵御契丹南侵的重要屏障,素有“燕云咽喉”之称。晋王李存勖为巩固北方防线,派名将周德威镇守幽州。

契丹的崛起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频繁南下劫掠。917年,契丹乘晋梁争霸之际,集结三十万大军(实际兵力存疑,可能为夸张)围攻幽州,企图夺取这一战略要地。

周德威的防御策略

1. 坚壁清野:周德威提前收缩兵力至幽州城内,焚烧城外粮草,使契丹难以就地补给。

2. 心理战术:利用契丹军不擅攻坚的特点,命士兵在城头饮酒作乐,示敌以松懈之态,实则严加戒备。

3. 骑兵袭扰:派出精锐骑兵小队夜间突袭契丹营地,扰乱敌军士气。

战役转折与援军

契丹围城两百余日未克,耶律阿保机一度欲撤军。此时晋将李嗣源率援兵抵达,采用火攻结合骑兵冲锋的战术,大破契丹军。

契丹溃败途中遭周德威截击,损失惨重,《辽史》记载“委弃辎重弥野”,耶律阿保机仅以身免。

历史影响

1. 巩固北方防线:此战延缓了契丹南侵进程,为晋专注对抗后梁争取了时间。

2. 军事经验传承:周德威的防守战术成为后世对抗游牧民族的参考,如城墙防御与机动反击的结合。

3. 契丹战略调整:耶律阿保机转而西征渤海国,幽州之败间接影响了契丹的扩张方向。

扩展知识

周德威的军事思想:他强调“守城必待援”,注重防御的持久性与援军协同,与单纯死守的消极战术不同。

契丹军的特点:依赖骑兵机动性,但攻坚能力薄弱,后期通过吸纳汉族工匠改进攻城技术。

幽州攻防的延续性:宋辽战争中幽州仍是争夺焦点,其得失直接影响中原王朝的国防安全。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代的炼丹术与医药学 | 下一篇:秦桧专权与岳飞之死

荆浩开创北派山水

五代十国荆浩

荆浩是五代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山水画家之一,被后世尊为“北派山水画之祖”,其艺术成就与理论贡献对中国山水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

吴越国王钱镠纪略

五代十国钱镠

吴越国王钱镠(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开国君主,在位期间为907年至932年。他出身寒微,早年以骁勇善战闻名,后

周德威守幽州战

五代十国周德威

周德威守幽州之战发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贞明三年(917年),是晋(后唐前身)与契丹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此战体现了周德威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

王朴献平边策论

五代十国周世宗

王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时期的重要谋士和将领,以献《平边策》而闻名。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精通兵法、天文、历算等。后周世宗即位后,王

周德威守幽州战

五代十国周德威

周德威守幽州之战发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贞明三年(917年),是晋(后唐前身)与契丹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此战体现了周德威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

周德威幽州战神

五代十国周德威

周德威(?—919年),字镇远,五代后唐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尤其在幽州(今北京地区)一带战功卓著,故有“幽州战神”之誉。他是河东晋王李克用、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