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萨都剌诗词名家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08 | 阅读:2900次
历史人物 ► 杨载

萨都剌(1272-1340),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西域回回人(一说为阿拉伯或波斯裔),后定居中原,是元代少数民族文人中的杰出代表。其诗词创作融合了西域文化与中原传统,风格雄浑壮丽又兼具婉约含蓄,在元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萨都剌诗词名家

一、文学成就与风格特点

1. 题材广泛:萨都剌的诗词涵盖边塞、山水、咏史、抒情等多个领域。其如《上京即事五首》描绘漠北风光与蒙古宫廷生活,展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视角;咏史诗如《彭城杂咏》借古讽今,体现深沉的历史意识。

2. 艺术创新

- 语言上融合西域词汇与汉语典故,如《过嘉兴》中"鱼虾泼泼初出网"的生动白描;

- 音律上突破传统格律束缚,部分作品采用西域乐调节奏,形成跌宕起伏的韵律感;

- 意象创造大胆,常以"大漠""孤城""驼铃"等异域元素入诗,拓展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空间。

3. 诗史地位:与虞集杨载并称"元诗四大家",其《雁门集》收录诗词300余首,被《四库全书》评为"清婉流丽,自成一家"。

二、文化背景与身份认同

1. 多元文化滋养:作为色目人(元代对西域各族统称),萨都剌精通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其作品常体现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对话,如《赠蒙古僧》反映宗教宽容思想。

2. 仕途与创作:曾任江南行台侍御史等职,宦游足迹遍及南北,诗作中既有"塞马嘶风奔电掣"的豪迈,也不乏"红袖倚楼休劝酒"的江南情调,形成刚柔并济的风格。

三、影响与评价

1. 后世传承:明代李东阳将萨都剌与李白类比,称其诗"如天风海涛";清代顾嗣立《元诗选》将其列为"西北子弟之冠"。

2. 跨文化意义:其创作成为丝绸之路文学交流的典范,2013年宁夏发现元代《萨氏家谱》,为研究其家族迁徙提供了实物证据。

3. 书法贡献:传世书法作品《自书诗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笔法融晋唐风骨与西域笔意,与其诗歌形成"诗书双绝"的艺术体系。

文章标签:诗词

上一篇:秦桧专权与岳飞之死 | 下一篇:明朝土地兼并与社会矛盾

朱清张瑄开海运

元朝元成宗

朱清与张瑄是元代著名的海运专家,他们对元代漕粮海运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关于他们的详细史实及扩展分析:1. 背景与早期经历 朱清

元武宗滥赏之弊

元朝元武宗

元武宗海山在位期间(1307-1311年)的滥赏问题,是元代中后期财政恶化和政治紊乱的典型案例。其表现及影响可从多维度分析:1. 即位酬庸的恶性循环 武宗通过

萨都剌诗词名家

元朝杨载

萨都剌(1272-1340),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西域回回人(一说为阿拉伯或波斯裔),后定居中原,是元代少数民族文人中的杰出代表。其诗

元代的婚丧嫁娶习俗

元朝色目人

元代的婚丧嫁娶习俗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融合了蒙古传统、汉地礼制以及色目人(西域各族)的风俗。以下是其主要特征及相关史实: 婚俗1. 收继婚制

萨都剌诗词名家

元朝杨载

萨都剌(1272-1340),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西域回回人(一说为阿拉伯或波斯裔),后定居中原,是元代少数民族文人中的杰出代表。其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