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太颠助文王脱羑里囚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22 | 阅读:4047次
历史人物 ► 太颠

关于“太颠助文王脱羑里囚”的记载,主要源自《史记·周本纪》及部分先秦文献的片段记录。此事涉及西周建立前的关键历史事件,需结合史料与后世研究进行辨析。

太颠助文王脱羑里囚

1. 历史背景与事件脉络

商纣王时期,周文王(姬昌)因势力扩张引起忌惮,被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据《史记》记载,文王在囚禁期间演《周易》,同时其臣属积极营救。太颠(或作“太丁”“閎夭”等)作为周国重臣,是营救行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2. 太颠的角色与贡献

联合营救策略:太颠与閎夭、散宜生等人通过贿赂纣王宠臣费仲,向纣王献上珍宝、(如褒姒)、异兽(如“驺虞”),最终使纣王释放文王。

政治智慧:此举表面上示弱,实为韬晦之计。《帝王世纪》提到,文王获释后通过献洛西之地进一步麻痹纣王,为武王伐纣赢得时间。

3. 史料差异与考辨

太颠之名在《尚书大传》中与閎夭并提,但《史记》更突出閎夭的主导作用。可能因先秦文献散佚,人物记载存在混同。

羑里之囚的时长说法不一,《竹书纪年》称七年,《史记》未明确具体时间,但均强调文王狱中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的传说。

4. 延伸:文王脱困的深远影响

文王归周后推行德政(如“画地为牢”),加速“翦商”准备。太颠等人的营救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扭转了周族与商的力量对比,奠定西周立国基础。《易经·明夷卦》中“内难而能正其志”被后世附会为文王羑里之厄的隐喻。

5. 现代研究与争议

考古尚未发现直接证据,但殷墟卜辞中“周侯”记载可侧面印证商周关系恶化。部分学者认为“太颠”可能是周人祭祀体系中的神话人物,后融入历史叙事。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夏禹治水的历史传说 | 下一篇:墨子兼爱非攻主张

周厉王国人暴动

西周镐京

周厉王国人暴动是中国西周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以下是基于《史记》《竹书纪年》等史料的

周武王克商始末

西周周武王

周武王克商是中国历史上商周更替的关键事件,其始末以“牧野之战”为核心,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变革。以下依据《史记》《尚书》等文献及考古

西周陶器工艺分析

西周

西周陶器工艺分析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的陶器工艺在继承夏商制陶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从原料、器型、纹

周人迁徙路线考

西周周公

周人迁徙路线是先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其迁徙过程与周王朝的崛起密切相关。根据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周人的迁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起源阶段

太颠助文王脱羑里囚

西周太颠

关于“太颠助文王脱羑里囚”的记载,主要源自《史记·周本纪》及部分先秦文献的片段记录。此事涉及西周建立前的关键历史事件,需结合史料与后世研究进行

商末周初名臣太颠事迹

西周太颠

太颠,商末周初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事迹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生平卓越,以下对其事迹做详尽之探讨。一、辅佐商周之事太颠身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