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黄盖的苦肉计始末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01 | 阅读:9116次
历史人物 ► 黄盖

黄盖的苦肉计始末

黄盖的苦肉计始末

黄盖的“苦肉计”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的关键计谋,主要记载于《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的《江表传》中。以下是其始末及背景分析:

1. 背景与动机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意图统一南方。孙刘联军兵力不足,周瑜决定以火攻破曹军,但需接近曹营实施。黄盖主动献策,认为曹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用火攻,但需诈降以接近敌阵。

2. 计策实施

- 苦肉环节:黄盖故意在军事会议上反对周瑜,言辞激烈。周瑜依计“大怒”,下令杖责黄盖,使其重伤(《江表传》称“盖受杖疮溃”)。此举令曹军间谍信以为真。

- 诈降书:黄盖派人送信曹操,称因受辱愿投降,并约定投降时以“青龙幡”为信号。曹操虽疑心,但结合黄盖受刑的情报,最终接受。

3. 火攻执行

黄盖率数十艘蒙冲斗舰,满载柴草、油脂,借东南风驶向曹营。接近时突然点火,火船冲入曹军连锁战船,引发大火,曹军溃败。

4. 历史争议

- 苦肉计真实性:《三国志·周瑜传》未明确记载杖责细节,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补充此情节。学者认为可能为后世演义加工,但诈降火攻确为史实。

- 东南风作用:火攻需风向配合,《三国志》提及“时风盛猛”,但“借东风”情节出自《三国演义》,正史中未提诸葛亮参与。

5. 后续影响

赤壁之战后,曹操北退,奠定三国鼎立基础。黄盖因功拜武锋中郎将,后任武陵太守等职。

6. 延伸知识

- 黄盖其人:东吴宿将,早年随孙坚起兵,历仕孙策孙权,以忠诚果敢著称。

- 火攻战术:汉代已有“火船”记载,但赤壁之战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应用。

- 文献差异:《资治通鉴》综合《三国志》与《江表传》,采纳苦肉计情节,成为后世主流叙述。

综上,黄盖的苦肉计是军事诈降与火攻结合的经典案例,虽细节存疑,但其战略价值不可否认。赤壁之战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情报、心理与自然条件的综合运用。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和帝除窦宪 | 下一篇:王恭举兵清君侧

蜀汉昭烈帝刘备

三国蜀汉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黄盖苦肉计成

三国黄盖

黄盖苦肉计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计谋,虽然小说有艺术加工,但其核心事件在正史《三国志》中有相应记载。根据史料,这一计策的实施背景、过程及历史

魏国九品中正制探微

三国九品中正制

魏国九品中正制探微 九品中正制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由曹魏政权创立并推行,对后世官僚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背景、内容、

吴大帝孙权权谋

三国孙权

吴大帝孙权的权谋集中体现了其作为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的战略眼光与统治智慧,以下从多个维度结合史实展开分析:1. 平衡豪族与寒门的政治布局 孙权继承父

黄盖苦肉计成

三国黄盖

黄盖苦肉计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计谋,虽然小说有艺术加工,但其核心事件在正史《三国志》中有相应记载。根据史料,这一计策的实施背景、过程及历史

黄盖苦肉计破曹操

三国黄盖

黄盖苦肉计破曹操的故事源于《三国演义》,但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属于文学创作。不过,根据《三国志》等正史,可以梳理出相关背景和可能的史实依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