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刘知远立后汉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8 | 阅读:5339次
历史人物 ► 刘知远

刘知远建立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北撤,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抓住中原权力真空的机会,在太原称帝(初沿用后晋天福年号,后改元乾祐),建立后汉政权。其过程及特点如下:

刘知远立后汉

一、政治基础与战略决策

1. 军事资本:刘知远长期担任河东节度使(治所太原),统辖精兵十余万,是当时最具实力的藩镇之一。

2. 政治策略:契丹攻入汴梁时采取观望态度,既未公开对抗耶律德光,又拒绝赴汴梁朝见,保存了实力。

3. 民族旗帜:以"复兴汉室"为号召,针对契丹的民族压迫(如"打草谷"劫掠),迅速获得中原军民响应。

二、关键步骤

1. 947年二月在太原称帝,仿刘邦从汉中起兵故事,自诩东汉刘氏后裔。

2. 契丹北撤后迅速南下,六月进入汴梁定都,三个月内基本控制中原核心区。

3. 沿用后晋官僚体系,重用苏逢吉、杨邠等文臣,同时保留大量牙兵势力。

三、制度特点与统治困境

1. 军政府特征:中枢机构大量任用牙将出身官员,如史弘肇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2. 经济凋敝:契丹劫掠导致"帑藏空竭",不得不实行苛刻的税收政策。

3. 权力结构脆弱:过度依赖地方节度使,为后来郭威兵变埋下隐患。

四、重要补充史实

1. 其政权实际控制区小于后晋,南方诸镇多不服从。

2. 在位仅一年即病逝(948年),庙号高祖,继位的隐帝刘承祐两年后因猜忌大臣引发叛乱,导致后汉灭亡。

3. 后汉虽短命,但为其后郭威建立后周奠定了基础,赵匡胤家族正是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

该政权是五代中唯一以"汉"为国号的王朝,反映了当时北方汉人对抗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诉求,其兴衰典型体现了五代"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特征。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代的茶文化与陆羽《茶经》 | 下一篇:南宋中兴四将战绩考

刘知远立后汉

五代十国刘知远

刘知远建立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北撤,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抓住中原权力真空的机会,在太原称帝(初沿用后晋天福

周德威镇幽州

五代十国周德威

周德威镇守幽州是晚唐五代时期的重要军事事件,其背景、过程与影响体现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复杂性和幽州作为战略要地的特殊性。以下是基于史料的分析与扩

十国商路与海外贸易

五代十国广州

十国商路与海外贸易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体现在五代十国(907—979年)这一分裂时期。尽管中原政权更迭频繁,但割据政权为维持经济活力

南平国的外交平衡术

五代十国慕容延钊

南平国(又称荆南,907—963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存在于湖北江陵一带的小型割据政权。其外交政策以“左右逢源”的平衡术著称,在周边大国夹缝中维持了半个

刘知远立后汉

五代十国刘知远

刘知远建立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北撤,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抓住中原权力真空的机会,在太原称帝(初沿用后晋天福

契丹与五代的外交博弈

五代十国刘知远

契丹与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原政权之间的外交博弈,展现了游牧帝国与农耕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复杂互动。这一时期的博弈核心在于双方对幽云地区的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