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汉和帝除窦宪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01 | 阅读:1352次
历史人物 ► 窦宪

汉和帝除窦宪是东汉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涉及皇权与外戚势力的斗争。以下是详细分析:

汉和帝除窦宪

1. 背景与原因

- 窦宪是汉章帝皇后窦氏的兄长,章帝去世后,和帝年幼即位(公元88年),窦太后临朝听政,窦氏家族掌控朝政,权倾朝野。

- 窦宪专横跋扈,甚至暗杀都乡侯刘畅(宗室成员),引发朝野不满。为避罪责,他请求北伐匈奴以立功赎罪,虽取得燕然山之战胜利,但势力进一步膨胀。

2. 和帝的谋划

- 公元92年,14岁的汉和帝暗中联合宦官郑众(东汉宦官参政的开端),利用窦宪回京之机,突然发动政变。

- 和帝下诏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冠军侯,实则软禁,随后迫令其与弟窦笃、窦景等自杀,窦氏党羽被清洗。

3. 历史影响

- 此举标志着东汉皇权对外戚的首次重大胜利,但此后宦官势力逐渐崛起,形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

- 窦宪北伐匈奴的功绩被刻意淡化,但其“燕然勒石”的典故仍为后世所记(2017年蒙古国发现的石刻证实此事)。

4. 政治制度关联

- 东汉中后期“幼主即位-外戚辅政-皇帝联合宦官除外戚”的模式由此开端,成为王朝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 郑众因功封侯,开创宦官封侯的先例,为后来的十常侍乱政埋下伏笔。

5. 史书记载差异

- 《后汉书》强调窦宪的骄纵,但现代学者也指出,其北伐对稳定边疆有积极作用,政治清洗可能包含和帝巩固权力的需要。

这一事件反映了东汉中央集权的脆弱性,以及权力结构失衡对王朝的长期影响。

文章标签:

上一篇:项梁会稽起义 | 下一篇:黄盖的苦肉计始末

汉朝贵族墓葬考古发现

汉朝汉朝

汉朝贵族墓葬考古发现汉朝(前202—220年)是中国历史上厚葬之风盛行的时期,贵族墓葬的考古发现为研究汉代社会制度、物质文化和思想信仰提供了丰富实物

班彪续写史记

汉朝汉武帝

班彪续写《史记》是东汉时期史学发展的重要事件,体现了汉晋之际私家修史的传承与创新。班彪(公元3—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是著

汉武帝的治国方略研究

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治国方略以“外攘夷狄,内兴功业”为核心,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维度改革,奠定了汉朝强盛

汉朝与西南夷的关系

汉朝汉朝

汉朝与西南夷的关系是汉代边疆经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逐步整合与控制。这一过程始于汉武帝时期,延续至东汉,涉及军事征服、

汉军骑兵战术的发展与应用

汉朝窦宪

汉军骑兵战术的发展与应用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骑兵战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骑兵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汉军骑兵的战术演变可

汉和帝除窦氏乱

汉朝窦宪

汉和帝除窦氏之乱是东汉中期一场重要的政治斗争,反映了皇权与外戚势力的博弈。汉和帝刘肇(79年—106年)10岁即位(88年),因年幼由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