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张可久散曲名家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17 | 阅读:4105次
历史人物 ► 乔吉

张可久(约1270—1348后),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与乔吉并称「双璧」,是元代后期散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清丽典雅著称,注重艺术锤炼,在元代散曲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张可久散曲名家

艺术风格与成就

1. 雅化倾向:张可久将文人词的精巧典雅融入散曲,语言凝练含蓄,善于化用典故,如《人月圆·山中书事》中「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体现历史沧桑感,风格接近宋词。

2. 题材拓展:除传统隐逸、闺情题材外,其作品多写江南风物与文人雅趣,如《清江引·桐柏山中》展现山水清音,《卖花声·怀古》将历史沉思与个人感慨结合。

3. 形式创新:大量创作小令,现存作品855首中小令占绝大部分,对【人月圆】【折桂令】等曲牌运用成熟,结构严谨,音律和谐。套数《一枝花·湖上晚归》被李开先誉为「古今绝唱」。

历史背景与创作特点

张可久一生沉沦下僚,曾任路吏、首领官等微职,长期游历江南,与马致远、卢挚等唱和。仕途失意使其作品常带隐逸情怀,但不同于早期散曲的直白泼辣,转为内敛含蓄。

其创作标志元代散曲从市井通俗向文人化的转型,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清而且丽,华而不艳」,体现了元代后期散曲审美趣味的变迁。

代表作举例

《醉太平·叹世》揭露世态炎凉:「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天净沙·江上》以白描写景:「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

《殿前欢·离思》抒写离情:「相思懒看帏画,人在天涯。」

影响与评价

明代文人将其与唐李白、宋柳永类比,推崇其雅致风格。清代《四库全书》收录《张小山小令》,可见其地位。现代学界认为其作品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艺术化改造。

文章标签:散曲

上一篇:曾巩文章贯古今 | 下一篇:明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元大都:元朝的都城规划

元朝元朝

元大都(今北京)是元世祖忽必烈于1267年下令营建的新都城,由汉人官员刘秉忠、阿拉伯建筑学家也黑迭儿等共同规划设计,历时20余年建成。其规划融合了汉

元朝皇帝世系及其政治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元朝元朝

元朝皇帝世系自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至北元灭亡(1388年),共传11帝,历时98年。其世系及政治改革的影响与意义如下: 一、元朝皇帝世系1. 元世祖忽必烈

倪瓒清旷隐士

元朝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他是中国文人画史上极具代表性的隐士型艺术家,

元朝大都城建筑考

元朝元朝

元大都城建筑考 元大都是元代的首都,由忽必烈下令修建于1267年,至1276年基本建成,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完整的都城之一。其建筑布局、设计理念

张可久散曲名家

元朝乔吉

张可久(约1270—1348后),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与乔吉并称「双璧」,是元代后期散曲创作的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