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王峻后周跋扈相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27 | 阅读:8160次
历史人物 ► 柴荣

王峻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重要政治人物,其"跋扈"形象主要源于他在权力斗争中的强势表现,但需结合历史背景具体分析:

王峻后周跋扈相

1. 军政背景与发迹

王峻早年投奔后汉枢密使郭威(后周太祖)麾下,因军事才能受重用,参与平定李守贞叛乱。后周建立后,任枢密使兼同平章事,执掌军政大权。其权力基础源于郭威的信任及自身在禁军中的影响力。

2. 权力膨胀的表现

干预朝政:显德元年(954年)郭威病重时,王峻欲排除异己,阻挠柴荣周世宗)入京继位,暴露专权意图。

排斥文臣:曾逼迫宰相李谷致仕,与范质王溥等文官集团矛盾尖锐。

军事独断:以北汉联合契丹南侵为由,擅自调动节度使兵马,引发君权与相权冲突。

3. 与周世宗的冲突

柴荣继位后,王峻以顾命大臣自居,多次抗命。显德元年三月,因公然违抗军令被贬为商州司马,未至任所即卒,史载"腹裂"而亡,死因存疑。

4. 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旧五代史》批评其"专怒而行",但承认其"善战多智"。

现代研究指出:其专权行为反映五代武将干政的普遍现象,后周初年尚未完成由武人政治向文治的转型。

王峻的失败标志着周世宗强化中央集权的开端,为随后"显德新政"扫除障碍。

5. 延伸背景

五代枢密使权力极大,常凌驾宰相。郭威称帝后保留这一制度,王峻的跋扈实为制度缺陷的体现。其垮台促使柴荣改革枢密院,重用文臣,为宋代"以文制武"体制提供先例。

注:现存史料主要基于《旧五代史》《资治通鉴》,部分细节因五代史料散佚可能存在争议。王峻的"跋扈"行为需放在五代武人政治的特定环境中理解,其个人权欲与制度惯性共同造就了这一现象。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德宗建中之乱 | 下一篇:吴玠吴璘守蜀

五代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

五代十国刘昫

五代时期(907—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但文学艺术仍有发展的分裂时期,虽战乱频繁,但文学创作在诗、词、散文等领域仍有代表人物和作品流传。以下

王峻后周跋扈相

五代十国柴荣

王峻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重要政治人物,其"跋扈"形象主要源于他在权力斗争中的强势表现,但需结合历史背景具体分析:1. 军政背景与发迹王峻早年投奔后汉

桑维翰辅晋权臣

五代十国石敬瑭

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五代时期后晋重要政治人物,历仕后唐、后晋两朝,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夺取政权、建立后晋的核心谋臣之一。他凭借卓越的政

李克用沙陀霸主

五代十国李克用

李克用(856年-908年),字翼圣,沙陀族人,是晚唐至五代初年极具影响力的军事统帅,被誉为"沙陀霸主"。他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之父,晋王政权的奠基者,也是

王峻后周跋扈相

五代十国柴荣

王峻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重要政治人物,其"跋扈"形象主要源于他在权力斗争中的强势表现,但需结合历史背景具体分析:1. 军政背景与发迹王峻早年投奔后汉

五代十国的历史概述

五代十国柴荣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唐灭亡后至宋统一前的大分裂时期,持续约72年。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中央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割据势力林立,政权多为短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