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五代十国的历史概述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27 | 阅读:8671次
历史人物 ► 柴荣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唐灭亡后至宋统一前的大分裂时期,持续约72年。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中央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割据势力林立,政权多为短命王朝,同时经济重心南移、文化多元发展。以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概述:

五代十国的历史概述

一、政治格局与政权更迭

1. 五代更替

指中原地区依次出现的五个短暂王朝:

- 后梁(907—923):朱温篡唐建立,定都开封,开启五代序幕,因暴政被后唐所灭。

- 后唐(923—936):沙陀人李存勖灭梁,恢复“唐”国号,后期内乱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

- 后晋(936—947):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换取契丹支持,成为儿皇帝,最终被契丹所灭。

- 后汉(947—950):刘知远趁契丹北撤建立,仅存4年即被郭威推翻。

- 后周(951—960):郭威建立,柴荣周世宗)改革奠定统一基础,赵匡胤篡周建宋。

2. 十国分立

南方与北方部分地区的割据政权,部分与五代并存:

- 南方九国: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楚、闽、荆南(南平),其中南唐、后蜀文化最盛。

- 北方北汉:后汉残余势力据太原,是十国中唯一北方政权,979年被宋灭。

二、社会与经济特征

1. 战乱与人口南迁

北方因藩镇混战及契丹侵扰人口锐减,南方相对稳定,大量中原士民南迁,推动长江流域开发。

2. 经济重心南移

- 江淮、两浙成为粮食主产区,南唐、吴越兴修水利(如吴越王钱镠筑海塘)。

- 手工业发展迅速,越窑青瓷、蜀锦、扬州铜器闻名。

- 海上贸易兴起,广州泉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

3. 赋税与土地制度

诸侯国多行“两税法”,但苛捐杂税繁重;部分政权如后周推行“均田制”改革,减轻民负担。

三、文化与科技

1. 文学艺术

- 词的发展韦庄李煜(南唐后主)将词推向高峰,《虞美人》等作品影响深远。

- 绘画董源、巨然开创江南山水画派,西蜀设立宫廷画院。

- 印刷术:蜀地雕版印刷发达,《九经》刊印促进文化传播。

2. 民族关系

契丹(辽)凭借燕云十六州强势介入中原,沙陀、党项等民族活跃,为后世宋辽夏对峙埋下伏笔。

四、历史影响

1. 统一基础形成

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整顿军队、疏浚漕运)为北宋统一创造条件。

2. 制度承前启后

宋代“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部分吸取了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

3. 地域文化定型

南方经济地位超越北方,方言、风俗差异进一步凸显,影响后世中国区域格局。

五代十国虽政局动荡,但为宋代经济文化繁荣奠定基础,其分裂与整合过程体现了中国历史“分久必合”的规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玄宗御驾亲征记 | 下一篇:曾巩古文大家

桑维翰辅晋权臣

五代十国石敬瑭

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五代时期后晋重要政治人物,历仕后唐、后晋两朝,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夺取政权、建立后晋的核心谋臣之一。他凭借卓越的政

李克用沙陀霸主

五代十国李克用

李克用(856年-908年),字翼圣,沙陀族人,是晚唐至五代初年极具影响力的军事统帅,被誉为"沙陀霸主"。他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之父,晋王政权的奠基者,也是

五代十国的历史概述

五代十国柴荣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唐灭亡后至宋统一前的大分裂时期,持续约72年。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中央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割据势力林立,政权多为短命

赵匡胤兵变建宋

五代十国赵匡胤

赵匡胤兵变建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关键的政权更迭事件,史称"陈桥兵变"或"黄袍加身"。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在率军北上抵御

五代十国的历史概述

五代十国柴荣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唐灭亡后至宋统一前的大分裂时期,持续约72年。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中央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割据势力林立,政权多为短命

刘仁赡守寿州

五代十国柴荣

刘仁赡守寿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抵抗后周进攻的一次著名战役。寿州(今安徽寿县)作为淮河防线的重要战略据点,其得失直接关系到南唐的存亡。刘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