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8 | 阅读:7222次
历史人物 ► 石敬瑭

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外交与领土事件,发生于五代十国时期。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多方面展开分析:

后晋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一、历史背景

1. 政权更迭与军阀割据

唐朝灭亡后,中原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后唐末帝李从珂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矛盾激化。石敬瑭为自保,以割地、称臣为条件,向契丹(辽朝)求援。

2. 契丹的崛起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辽国势力南扩。燕云十六州(今北京、河北北部至山西北部)是中原门户,战略价值极高。

二、割让过程

具体条款

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太原反叛后唐,向辽太宗耶律德光求援,承诺割让燕云十六州,并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居"儿皇帝"。辽军出兵助其灭后唐,次年石敬瑭建立后晋,履行条约。

十六州范围

包括幽州(今北京)、蓟州(天津蓟县)、瀛州(河北河间)、莫州(任丘)、涿州(河北涿州)、檀州(北京密云)、顺州(北京顺义)、新州(河北涿鹿)、妫州(怀来)、儒州(延庆)、武州(宣化)、蔚州(山西灵丘)、云州(大同)、应州(应县)、寰州(朔州东)、朔州(朔州)。

三、深远影响

1. 军事防御崩溃

燕云十六州是长城沿线天然屏障,割让后中原门户洞开。北宋时期辽、金骑兵可直逼黄河,导致后代王朝长期被动。

2. 外交困境

"岁币"模式开启:北宋为收复十六州多次北伐失败,最终以"澶渊之盟"向辽纳贡,形成宋辽对峙格局。

3. 民族融合加速

契丹统治燕云地区近200年,推动契丹汉化与胡汉交融。辽国实行"南北面官制",燕云成为辽国经济文化中心。

4. 后世领土争议

明朝虽收复燕云,但该地区战略地位导致明清定都北京。近代"北方边疆"概念亦源于此。

四、史学评价

石敬瑭的争议

传统史家视其为"汉奸",但现代研究指出其行为是军阀生存逻辑的体现。欧阳修《新五代史》称:"盖夷狄非可以义理责。"

地缘政治转折点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东亚权力重心开始由关中-中原向燕山-草原边缘转移。

此次割让改变了此后400年中国北方的政治地理格局,直至明初徐达北伐才重新收复。其影响不仅限于军事,更涉及经济交流(如辽宋榷场贸易)、文化认同(燕云汉人的双重身份)等多重维度。

文章标签:

上一篇:和政公主贤德流芳 | 下一篇:宋蒙联合灭金

王建据蜀称帝王

五代十国王建

王建据蜀称帝,是唐末五代初期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标志着前蜀政权的建立。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解析: 1. 王建的崛起背景 王建(847—918),字光图

契丹耶律阿保机

五代十国耶律阿保机

契丹耶律阿保机(872—926年),汉名耶律亿,是契丹辽朝的建立者和首位皇帝(907—926年在位),庙号辽太祖。他是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重要统治者

韩通捍卫后周

五代十国周世宗

韩通是五代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时期的重要军事支柱。他在后周政权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军事才能和政治立场对当

葛从周后梁名将

五代十国王镕

葛从周(约858年―914年),后梁名将,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政权的重要军事将领,因作战勇猛、谋略过人而被誉为“五

杜重威降契丹

五代十国石敬瑭

杜重威降契丹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政权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946年至947年之间。这一事件直接导致后晋灭亡,并反映了当时中原政权与契丹(辽国)之间

石敬瑭割让幽云

五代十国石敬瑭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发生于937年。以下是关键内容与分析: 背景与动机1. 政局动荡:后唐末年,军阀混战,石敬瑭时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