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张飞当阳桥断喝阻敌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02 | 阅读:6854次
历史人物 ► 张飞

张飞在当阳桥断喝阻敌的事迹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是三国时期颇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威慑案例。其历史背景、战术细节及后世影响如下:

张飞当阳桥断喝阻敌

一、历史背景

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备败走长坂坡时,命张飞率20骑断后。张飞选择当阳桥(今湖北当阳沮水之上)这一咽喉要道布防。《三国志》记载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曹操追兵见状疑有伏兵而不敢进。

二、战术细节分析

1. 地理优势:当阳桥为沮水唯一渡口,河道宽约30-50米(据《水经注》),形成天然屏障。

2. 心理战术:

- 虚张声势:20名骑兵扬起尘土制造大军假象

- 气势威慑:张飞"声如巨雷"的怒吼(史料载其"暴虎冯河之勇")

3. 军事部署:

- 破坏桥梁:拆毁部分桥板延缓敌军

- 手埋伏:据《华阳国志》载设疑兵于树林

三、史料辨析

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提到此事与赵云救阿斗存在时间重叠,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二者应为连续事件。考古发现当阳桥遗址残留汉代桥基,印证该地确有军事要冲价值。

四、军事学意义

1.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经典的后卫阻击战

2. 开创性地运用"虚张声势"战术,比西方类似战例早千年

3. 体现《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

五、文化影响

元代《三国志平话》将故事戏剧化,明代《三国演义》第42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加入"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的艺术加工,京剧《长坂坡》更强化了张飞的猛将形象。

六、后续发展

此战后刘备集团获得关键的喘息之机,为后续联合孙权赢得赤壁之战创造条件。明代军事著作《阵纪》将此类战术归类为"疑兵计",清代《读史方舆纪要》特别标注当阳桥为"张飞拒曹故址"。

需要注意的是,《资治通鉴》卷65记载曹操实际追击部队约5000轻骑,非演义所称83万大军。现代军事史学界估算张飞阻击时间为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下旬,恰值枯水期,水位因素亦助力防守。该事例充分体现了古代战争中地形、气势与心理战的综合运用。

文章标签:

上一篇:苏武牧羊十九年 | 下一篇:愍帝出降西晋亡

曹仁守樊城拒关

三国曹仁

曹仁守樊城拒关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是关羽北伐“威震华夏”的关键节点。以下从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张飞当阳桥断喝阻敌

三国张飞

张飞在当阳桥断喝阻敌的事迹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是三国时期颇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威慑案例。其历史背景、战术细节及后世影响如下: 一、历史背景

贾诩智算安天下

三国贾诩

贾诩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其智谋深远,尤其擅长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被陈寿在《三国志》评为“算无遗策”。以下是贾诩智谋的几个典型事例和特点:1.

黄盖苦肉计诈降曹

三国黄盖

黄盖苦肉计诈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但历史上是否真实发生需结合史料分析。 1. 史书记载与虚构成分 《三国志》中确有黄盖建议火攻并参与赤

张飞当阳桥断喝阻敌

三国张飞

张飞在当阳桥断喝阻敌的事迹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是三国时期颇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威慑案例。其历史背景、战术细节及后世影响如下: 一、历史背景

杨大眼勇冠三军

南北朝张飞

杨大眼是北魏时期著名的猛将,以勇猛过人、战功卓著闻名于世,其事迹在《魏书》《北史》等正史中均有明确记载。以下是关于他“勇冠三军”的具体史实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