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明朝医学巨擘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8-05 | 阅读:5057次历史人物 ►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山人,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医药学家之一,被誉为“药圣”。其代表作《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中医药发展影响深远。
李时珍出身医药世家,祖父和父亲均为当地名医。他自幼聪慧,14岁考中秀才,但此后三次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医,专心研究医药学。他深感历代本草著作存在诸多谬误与遗漏,立志编撰一部更系统、更科学的医药典籍。历时27年,三易其稿,终成《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52卷,收录药物1892种(新增374种),附处方11096则,插图1160幅。其科学价值体现在多方面:
1. 分类体系革新:采用“部—类—种”三级分类法,按自然属性将药物分为16部60类,比欧洲林奈的分类系统早200年。
2. 考证严谨:纠正前人错误如“泽泻久服轻身”等谬传,通过实地考察明确药物性状与功效。
3. 百科式记录:涵盖植物、动物、矿物等,详细记载产地、形态、采集及炮制方法,甚至涉及化学制备(如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4. 临床实践结合:强调“辨药必先辨症”,收录大量验方,如用青蒿治疗疟疾(现代研究证实其抗疟成分青蒿素)。
李时珍的贡献不限于药学。他在《濒湖脉学》中系统总结脉诊理论,提出27种脉象分类;《奇经八脉考》则完善了经络学说。其治学方法注重实证,常亲赴深山采药,向农夫、樵夫请教,体现了“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明代印刷术的发展助力《本草纲目》传播,1606年传入日本后成为汉方医学基础,18世纪被部分译介至欧洲,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曾引用其内容。1953年,李时珍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值得补充的是,李时珍的医疗思想具有人文关怀,他批判以水银炼丹的迷信,主张“医者贵在活人”,其墓前楹联“药济苍生千载誉,学垂后世万年宗”正是对其一生最好的概括。现代蕲春建有李时珍纪念馆,《本草纲目》于201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