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晟外交谋略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6-20 | 阅读:4027次历史人物 ► 长孙晟
长孙晟是隋朝杰出的外交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外交谋略为隋朝稳定边疆、瓦解突厥势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外交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战略思想
长孙晟深谙《孙子兵法》精髓,将“远交近攻”策略灵活运用于突厥事务。他通过长期观察突厥内部矛盾,提出“离强合弱”的方针:联合较弱的部落(如突利可汗),分化强大的沙钵略可汗势力。例如,隋朝与契丹、奚族等突厥周边部落结盟,削弱突厥的凝聚力,最终促成沙钵略可汗称臣纳贡。
2. 情报收集与心理战
长孙晟早年曾作为使者出使突厥,利用游猎、宴饮等机会细致观察突厥山川地形、部落分布及内部权力斗争。他向隋文帝提交的《突厥山川形势图》和《部落强弱表》,成为隋朝制定对突厥政策的重要依据。此外,他散布谣言、制造部落间猜忌,加剧突厥内部分裂。
3. “以夷制夷”的代理人策略
他扶持突利可汗(启民可汗)作为亲隋代理人,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使其与都蓝可汗、达头可汗相互攻伐。隋朝借机以调停者身份介入,消耗突厥实力。599年,突利战败投靠隋朝,隋文帝封其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助其复国,彻底分化突厥汗国。
4. 军事威慑与怀柔并用
长孙晟主张外交必须以武力为后盾。603年,他率军配合启民可汗击溃达头可汗,同时以“和亲”手段安抚归附部落。隋炀帝时期,他策划西巡张掖、召见西域诸国君长,展示隋朝国力,巩固丝绸之路控制权。
5. 长期布局与制度建设
他推动隋朝在突厥地区设立“五原郡”、修筑长城,并建立驿道系统强化边防。还提议对归附部落首领赐予官职、贸易特权,通过朝贡体系将其纳入中原政权秩序。
扩展知识
长孙晟的策略直接影响唐朝对突厥政策。其子长孙无忌辅佐唐太宗时延续“分而治之”方针,最终灭亡东突厥。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长孙晟“制戎之策,莫善于此”。其外交实践体现了古代中国“软硬兼施”的边疆治理智慧,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范本。
文章标签:外交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