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隋朝 >> 详情

长孙晟外交谋略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6-20 | 阅读:4027次
历史人物 ► 长孙晟

长孙晟隋朝杰出的外交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外交谋略为隋朝稳定边疆、瓦解突厥势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外交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孙晟外交谋略

1.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战略思想

长孙晟深谙《孙子兵法》精髓,将“远交近攻”策略灵活运用于突厥事务。他通过长期观察突厥内部矛盾,提出“离强合弱”的方针:联合较弱的部落(如突利可汗),分化强大的沙钵略可汗势力。例如,隋朝与契丹、奚族等突厥周边部落结盟,削弱突厥的凝聚力,最终促成沙钵略可汗称臣纳贡。

2. 情报收集与心理战

长孙晟早年曾作为使者出使突厥,利用游猎、宴饮等机会细致观察突厥山川地形、部落分布及内部权力斗争。他向隋文帝提交的《突厥山川形势图》和《部落强弱表》,成为隋朝制定对突厥政策的重要依据。此外,他散布谣言、制造部落间猜忌,加剧突厥内部分裂。

3. “以夷制夷”的代理人策略

他扶持突利可汗(启民可汗)作为亲隋代理人,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使其与都蓝可汗、达头可汗相互攻伐。隋朝借机以调停者身份介入,消耗突厥实力。599年,突利战败投靠隋朝,隋文帝封其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助其复国,彻底分化突厥汗国。

4. 军事威慑与怀柔并用

长孙晟主张外交必须以武力为后盾。603年,他率军配合启民可汗击溃达头可汗,同时以“和亲”手段安抚归附部落。隋炀帝时期,他策划西巡张掖、召见西域诸国君长,展示隋朝国力,巩固丝绸之路控制权。

5. 长期布局与制度建设

他推动隋朝在突厥地区设立“五原郡”、修筑长城,并建立驿道系统强化边防。还提议对归附部落首领赐予官职、贸易特权,通过朝贡体系将其纳入中原政权秩序。

扩展知识

长孙晟的策略直接影响唐朝对突厥政策。其子长孙无忌辅佐唐太宗时延续“分而治之”方针,最终灭亡东突厥。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长孙晟“制戎之策,莫善于此”。其外交实践体现了古代中国“软硬兼施”的边疆治理智慧,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范本。

文章标签:外交谋

上一篇:北朝的宗教政策变迁 | 下一篇:张旭狂草醉书壁

隋代少数民族将领李穆的军事成就

隋朝李穆

隋代少数民族将领李穆的军事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归顺北周,屡立战功 李穆出身鲜卑族,早年追随宇文泰,参与西魏、北周的统一战争。他在邙

隋朝名相高颎

隋朝高颎

隋朝名相高颎是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字昭玄,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出身于北齐官僚世家。他在隋朝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发挥了

隋文帝的文化政策及其影响研究

隋朝杨坚

隋文帝(杨坚)的文化政策及其影响是隋朝统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举措对隋唐以降的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政策内容、实施动机及历史影响

隋文帝时期的法律制度变革

隋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604年)在位期间(581—604年)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法律制度变革,对后世封建法制影响深远。其改革以统一南北朝分裂局面、强化中央集权为核

郭衍屯田固边防

隋朝长孙晟

郭衍屯田固边防是隋文帝时期一项重要的军事经济政策,由大将军郭衍主导实施,旨在通过军事化屯田加强北方边疆防御,同时解决军队粮饷供应问题。这一举

长孙晟外交谋略

隋朝长孙晟

长孙晟是隋朝杰出的外交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外交谋略为隋朝稳定边疆、瓦解突厥势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外交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远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