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诸葛亮星陨五丈原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04 | 阅读:1504次
历史人物 ► 诸葛亮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时年54岁。这一事件标志着蜀汉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对三国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诸葛亮星陨五丈原

一、历史背景与战略态势

1. 北伐背景:此次北伐是诸葛亮生平第五次攻魏,采用了"屯田久驻"策略,企图打破司马懿的持久战应对。

2. 地理要冲:五丈原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北临渭水,南依秦岭,是关中通往汉中的战略咽喉。

3. 兵力对比:蜀军约10万(含羌胡盟军),魏军约20万,但诸葛亮凭借战术优势多次取得局部胜利。

二、病逝前后关键细节

1. 健康恶化:《魏氏春秋》记载诸葛亮"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长期过劳导致消化系统疾病恶化。

2. 临终部署:

- 密令杨仪费祎主持撤军

- 安排魏延姜维断后

- 重要文书移交刘禅

3. 遗产清单:据《三国志》注引《蜀记》,诸葛亮家产仅"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三、历史影响

1. 军事层面:蜀汉丧失战略主动权,姜维后续北伐规模锐减至3-5万人。

2. 政治层面:引发魏延与杨仪内斗,导致蜀汉损失重要将领。

3. 文化影响:唐代将五丈原纳入国家祀典,元代《全相三国志平话》开始艺术化演绎。

四、学术争议点

1. 死因争论:现代医学推测可能为胃癌或消化性溃疡穿孔,《华阳国志》提及"呕血"症状。

2. 遗命真伪:《汉晋春秋》记载的"死诸葛走生仲达"可能为后世附加。

3. 地理考证: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对五丈原驻军布局有详细地形分析。

五、考古发现

2015年陕西考古研究院在五丈原发现大型夯土基址,出土蜀格的铜机零件,印证《水经注》"诸葛亮垒"记载。现存清嘉庆年间所立"汉丞相诸葛武侯祠"保留明代《出师表》石刻。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 | 下一篇:五胡十六国兴起

诸葛亮星陨五丈原

三国诸葛亮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时年54岁。这一事件标志着蜀汉由战略进攻转入

陈宫白门楼赴死

三国陈宫

陈宫白门楼赴死是《三国演义》中基于历史事件演绎的情节,其核心史实源自《三国志》及相关史料。以下是结合史实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景与陈宫其人 陈宫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三国陆逊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陆逊在夷陵之战(公元221-222年)中击败刘备的关键战术。这一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如下: 一、历史背景1. 关羽之死

周瑜赤壁纵火烧曹

三国周瑜

周瑜赤壁纵火烧曹在历史上确有记载,主要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但细节与《三国演义》的文学演绎有所不同。以下是基于史

诸葛亮星陨五丈原

三国诸葛亮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于五丈原军中,时年54岁。这一事件标志着蜀汉由战略进攻转入

诸葛亮:卧龙智谋录

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卧龙智谋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发明家。其一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