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威震逍遥津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06 | 阅读:7046次历史人物 ► 张辽
张辽威震逍遥津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的一场经典战役,发生于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地点在合肥附近的逍遥津。此战以少胜多,展现了张辽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胆识,成为《三国志》中记载的著名战例之一。
背景与战前形势
曹操率主力西征汉中张鲁时,仅留七千兵力驻守合肥,由张辽、李典、乐进共同防守。孙权趁机亲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企图趁虚而入。曹操临行前留下密函,指示若孙权来攻,由张辽、李典出城迎敌,乐进守城。
战役经过
1. 出其不意的突袭:张辽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他精选八百精锐,趁吴军尚未完成部署时,凌晨突袭孙权大营,斩杀数十人,一度逼近孙权麾盖,迫使孙权退至高冢自守。吴军士气受挫。
2. 激战逍遥津: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克,撤军时张辽再次追击。在逍遥津(今安徽合肥境内),张辽率军破坏桥梁,截断吴军退路。孙权在凌统、甘宁等将领拼死掩护下才得以突围,几乎。
3. 战术与心理战:张辽利用吴军轻敌心理,通过主动进攻打乱敌方节奏。其勇猛之名自此震慑江东,"张辽止啼"的典故(江东孩童闻其名止哭)即源于此。
历史评价与影响
1. 军事典范:此战被后世视为防御反击的经典案例,《三国志·张辽传》称其"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凸显指挥艺术。
2. 魏吴对峙转折点:孙权经此败后,终曹操之世未再大举北犯,曹魏东南防线得以稳固。
3. 个人声望巅峰:张辽因功升至征东将军,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其胆略甚至得到敌方孙权叹服:"张辽虽病,不可当也!"
补充史实细节
曹操的预先部署体现了对将领特性的精准把握:张辽善攻、李典能协、乐进持重。
此战中吴将陈武战死,凌统帅三百亲兵全部阵亡,足见战况惨烈。
战后曹操视察战场,感叹"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逍遥津之战彰显了张辽作为统帅的果决与战术创造力,其"勇猛沉稳兼具"的特质成为后世兵家研究的范例。此役不仅巩固了曹魏的江淮防线,也为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军事层面的支撑。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往来 | 下一篇:晋朝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