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白起坑杀赵卒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16 | 阅读:2100次
历史人物 ► 白起

白起坑杀赵卒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一场军事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在此战中击败赵国大将赵括,并对投降的赵军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史称“坑杀”。这一事件不仅是战国时期战争残酷性的体现,也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白起坑杀赵卒

1. 长平之战的背景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围绕上党地区的归属爆发大规模战争。秦昭襄王派名将白起统军,赵国则以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轻敌冒进,导致赵军被围困46天,最终粮尽投降。

2. 白起坑杀赵卒的经过

白起面对数十万投降的赵军,出于以下考虑决定屠杀:

战略威慑:秦军难以养活数十万降卒,释放则可能增强赵国军力,杀掉可瓦解敌军士气。

政治震慑:六国抗秦联盟屡次集结,白起试图以此威慑诸侯。

军事困境:秦军后勤紧张,长期羁押降卒风险极高。

白起先以少量粮食诱骗赵卒投降,随后以坑埋方式分批处决,人数可能有40万(《史记》记载),但现代学者认为实际数字可能略低。

3. 影响与争议

赵国国力崩溃:长平之战使赵国丧失主力部队,加速其衰落。

白起结局:此次杀戮激怒赵人,导致秦昭襄王后来逼白起自尽,以免遭报复。

史学争议:部分学者质疑坑杀数字,认为可能存在后世夸张或统计偏差。

4. 补充知识

战国时期战争规则残酷,坑杀降卒并非孤例,如秦将王翦灭楚也曾屠城。

司马迁记载白起死前自叹“我固当死”,承认杀戮过重。

长平之战遗址(今山西高平)曾发掘大量尸骨坑,佐证史实。

白起坑杀赵卒标志着战国军事手段的极端化,也反映了“兵者,诡道”的战争逻辑。尽管秦国因此确立了军事优势,但这一暴行成为后世对战争批判的重要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孟子辩仁义论人性 | 下一篇:汉代的建筑风格与未央宫

秦陵兵马俑的未解之谜

秦朝秦始皇陵

秦陵兵马俑作为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自1974年发现至今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这些谜团涉及军事、文化、工艺等多个领域,以下是目前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及背

秦朝对岭南的征服

秦朝秦朝

秦朝对岭南的征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一步拓展疆域的重要军事行动,其过程与影响对中国南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围绕这一主题的史实与分析

秦代货币制度:半两钱

秦朝秦始皇

秦代货币制度的核心是“半两钱”的推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国货币统一的重要标志。以下从多个方面详述其制度特点及历史背景: 1. 统一货币的背景

秦统一文字:小篆推广

秦朝小篆

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举措。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推行"书同文"政策,丞相李斯在秦国原有文字基础上创制

白起与长平之战

秦朝白起

白起与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决定性战役。此战不仅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也展现了白起作

白起长平坑赵卒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长平坑杀赵卒是中国战国时期一场极具争议的军事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后。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多角度分析:一、历史背景 1. 战争起因:秦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