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科学家王祯农书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26 | 阅读:8243次
历史人物 ► 王祯

王祯及其《农书》是中国古代农学史上的重要成就。以下是关于王祯及其著作的详细解析:

科学家王祯农书

1. 王祯生平与时代背景

王祯(1271—1368),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曾任旌德县尹、永丰县尹等职。他生活在元朝初期,正值农业技术总结与推广的关键时期。元代统一后,南北农业经验交融,王祯在地方任职期间深入考察农业生产,为其著述奠定实践基础。

2. 《农书》的结构与内容

- 《农桑通诀》:全书总纲,系统论述农业生产原理,涵盖耕垦、播种、灌溉、收获等环节,强调“顺天之时、因地之宜”的农业思想。

- 《百谷谱》:详细记载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等栽培技术,包含稻麦轮作、桑麻间作等创新方法。

- 《农器图谱》(最具特色部分):绘制306幅农具图,附文字说明,涵盖耕作、灌溉、加工工具(如曲辕犁、水转翻车),保存了宋元农具的珍贵史料。

3. 科学贡献

- 农具革新记录:首次系统图示农器,如“高转筒车”利用水力提灌,体现机械设计智慧。

- 生态农业思想:提倡粪肥改良土壤,记载“踏粪法”堆肥技术,注重循环利用。

- 区域农业比较:对比南北种植差异,分析作物适应性,如指出江南水稻与华北旱作的技术要点。

4. 历史意义与影响

《农书》与《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农书。其特点在于:

- 图文并茂,实用性极强,直接指导生产;

- 融合南北技术,推动农业知识传播;

- 部分内容被收录于《永乐大典》,明代徐光启亦受其启发。

5. 扩展知识

- 元代农业政策:王祯著述与元政府推广农桑的“社制”相关,地方官需督导农业生产。

- 印刷技术作用:元代木活字印刷普及,促进《农书》传播,王祯本人曾改进活字排版工艺。

王祯《农书》反映了14世纪中国农业科技的最高水平,其兼顾理论与实践的著述方式,对后世农学发展影响深远。

文章标签:

上一篇:柳永市井词章盛 | 下一篇:朱载堉乐律全才

元代的名将名臣

元朝元大都

元代的名将名臣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为元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元代名将名臣及其事迹:1. 木

察必皇后辅政贤后

元朝斡耳朵

察必皇后(?—1281年),名不详,蒙古弘吉剌部人,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皇后。她是元代历史上著名的贤后之一,在辅政、内治和对外关系上均有显著贡献,其

元天顺帝被废

元朝天顺帝

元天顺帝阿速吉八是元朝第八位皇帝,年仅9岁即位,在位仅一个月(1328年),因两都之战失败被废。他是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之子,泰定帝去世后,权臣倒剌沙在

欧阳玄修辽金史

元朝元顺帝

欧阳玄(1283-1357)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其在辽金史编修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参与纂修《辽史》《金史》两部正史。这两部史书作为元代官修史书的重

元代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

元朝王祯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候显著变化的时期,其环境变迁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农牧业发展及民族迁徙密切相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树轮、冰芯等

元代纺织业与手工业技术

元朝王祯

元代纺织业与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在继承宋金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了以官府作坊为主导、民间生产为补充的格局,技术上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以下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