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顾野王著玉篇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6-04 | 阅读:9773次
历史人物 ► 王著

顾野王所著的《玉篇》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字书,成书于南朝梁武帝时期(约公元543年),是继东汉许慎《说文》之后又一部系统性的汉字字典,对后世字书编纂和文字学研究影响深远。以下从几个方面详细展开:

顾野王著玉篇

1. 作者与成书背景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陈时期的著名学者。他博通经史,擅长文字训诂,因感于当时文字使用混乱,遂编撰《玉篇》以规范字形、音义,适应社会对文字工具的需求。梁武帝大力支持文化事业,为《玉篇》的诞生提供了政治与文化环境。

2. 内容与体例

收字规模:原书收字16917个,远超《说文》的9353字,收录了大量魏晋以来新增的俗字、异体字。

编排方式:沿用《说文》部首分类法,但调整部分部首顺序,设542部(一说548部),更注重实用检索。

注音释义:采用反切注音(如“东,德红切”),释义兼录经典用例及方言俗语,注重实际语言应用。部分字下附篆书写法,保留字形演变痕迹。

3. 学术价值

承前启后:首次系统整理南北朝时期汉字体系,补充《说文》未收之字,反映中古汉语语音、词汇面貌。

训诂学贡献:引证《尔雅》《方言》等文献,开创以文献实证的传统,影响后世《类篇》《康熙字典》。

文字学意义:记录隶变后楷书字形,为研究汉字演变提供关键资料。

4. 版本流传与影响

唐修订本:唐代孙强增字减注,宋代陈彭年等据此重修《大广益会玉篇》,成为通行本,但原本30卷内容多已散佚。

日本残卷:现存最早为唐代写本残卷(藏京都高山寺等),仅存原书约8%内容,是研究六朝文字的重要材料。

域外影响:传入日本后成为汉字教育基础,间接推动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汉籍编纂。

5. 与《说文》对比

创新点:减少象形理论阐释,更重实用;部首排序更符合书写习惯;释义简明,增加生活用语。

局限性:原本亡佚导致难以全面评价,现存修订本可能偏离顾氏原意。

顾野王《玉篇》不仅是中国辞书史上的里程碑,更见证了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与文字发展的关键阶段。其重视实用性与规范性的理念,对现代字典编纂仍有启示意义。现存残卷的文献校勘与数字化整理,仍是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文章标签:玉篇

上一篇:晋代货币经济 | 下一篇: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始末

独孤信侧帽风流

南北朝独孤信

"独孤信侧帽风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北周名将独孤信的风采与时代风尚。以下结合史实展开分析: 1. 事件渊源与史料依据 该典故出

陈霸先建陈朝

南北朝陈霸先

陈霸先(503—559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开国皇帝(557—559年在位),史称陈武帝。他的崛起与建陈过程是南朝政治军事格局演变的重要转折点,以下从多个

南朝法律体系发展

南北朝萧衍

南朝法律体系的发展是在继承汉魏法制基础上,结合社会变动与江南地域特色逐步形成的。其演进过程体现了门阀政治的深刻影响,同时亦为隋唐律典的成熟奠

苏绰助宇文泰改革

南北朝宇文泰

苏绰(498—546年),字令绰,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是西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是宇文泰的重要谋臣,协助宇文泰推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政治、

顾野王著玉篇

南北朝王著

顾野王所著的《玉篇》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字书,成书于南朝梁武帝时期(约公元543年),是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之后又一部系统性的汉字字典,对后世

商代贤臣尹谐的生平与事迹

夏商王著

尹谐,商代时期的一位贤臣,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品德高尚而闻名于世。他的生平与事迹在史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一、生平尹谐出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