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钟会邓艾灭蜀记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25 | 阅读:964次
历史人物 ► 邓艾

《钟会邓艾灭蜀记》是对三国末期魏国蜀汉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载,主要围绕钟会、邓艾两位魏国将领的军事行动展开。以下依据《三国志》等史料,梳理关键过程并补充背景细节:

钟会邓艾灭蜀记

一、灭蜀背景

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为巩固权力并转移国内矛盾,决定发动灭蜀之战。蜀汉国力衰微,姜维多次北伐消耗国力,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朝政混乱。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总兵力约18万。

二、关键人物分工

钟会:主攻汉中方向,率12万大军牵制姜维。他利用声东击西战术突破阳安关,夺取汉中盆地。

邓艾:率3万偏师从狄道进军,牵制姜维后翼。

诸葛绪:堵截姜维退路,但因战术失误未能完成任务。

三、战局转折点

1. 阴平:邓艾发现主力僵持后,冒险穿越700里无人区(阴平小道),凿山架桥,最终抵达江油。蜀将马邈不战而降,邓艾突破涪城,在绵竹击斩诸葛瞻父子。

2. 成都陷落:邓艾兵临成都,刘禅听从谯周建议出降,蜀汉灭亡。此时钟会大军刚至剑阁,闻讯后改道接收成都。

四、灭蜀后的权力角逐

1. 邓艾居功招祸:邓艾擅自封赏蜀汉降臣,并建议伐吴,引起司马昭猜忌。钟会联合监军卫瓘诬告其谋反,邓艾被回洛阳,途中遭杀害。

2. 钟会之乱:钟会欲据蜀自立,264年煽动姜维联合造反,但计划泄露,被魏军士兵所杀。姜维亦死于乱军。

五、史实延伸

地理因素:阴平小道虽险,但汉代已有官道记载,邓艾并非完全无准备穿越。

蜀汉应对失误:刘禅未在阴平驻防重兵,而姜维早前建议的"错守诸围"战略被弃用。

后续影响:此战加速三国归一进程,司马昭次年称晋公,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

史料差异:《华阳国志》记载邓艾曾以"聚粮蹲甲"震慑刘禅,《魏氏春秋》则强调钟会与姜维的密谋细节,需交叉考证。此事件亦体现三国末期武将权力膨胀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文章标签:

上一篇: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 下一篇:潘岳才貌双全

黄盖诈降献苦肉计

三国黄盖

黄盖诈降献苦肉计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谋略案例,源于赤壁之战前的关键策划。虽然小说情节存在艺术加工,但历史记载中确有相关史实依据,需结合《三

荀彧之死疑云

三国荀彧

关于荀彧之死的疑云,史书记载存在矛盾与争议,主要围绕其死因、与曹操的关系以及背后政治背景展开。以下从史料记载、学者分析和时代背景等多个维度进

孙策江东立业

三国孙策

孙策江东立业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孙策(175—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子,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在短短数年间

张角发动黄巾起义

三国张角

张角是东汉末年太平道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宗教农民起义——黄巾起义(184年)的领导者。这次起义标志着东汉王朝的崩溃和三国时代的开

钟会邓艾灭蜀记

三国邓艾

《钟会邓艾灭蜀记》是对三国末期魏国灭蜀汉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载,主要围绕钟会、邓艾两位魏国将领的军事行动展开。以下依据《三国志》等史料,梳理关键

钟会邓艾灭蜀的博弈

三国邓艾

钟会与邓艾灭蜀是三国晚期曹魏对蜀汉发动的一场关键战役,最终导致蜀汉政权的覆灭。这一过程涉及军事策略、政治博弈及个人野心的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