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陆逊火烧连营破刘备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15 | 阅读:2663次
历史人物 ► 刘备

陆逊火烧连营大破刘备三国时期夷陵之战(222年)的关键战役。此战是吴蜀联盟破裂后,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而发动的战略决战。陆逊以火攻战术击溃蜀军,彻底扭转了战争局势,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以下从多个角度详述史实:

陆逊火烧连营破刘备

一、战役背景

1. 荆州失守:219年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导致关羽败亡。221年刘备称帝后,不顾诸葛亮赵云劝阻,亲率4万大军东征。

2. 初期进军:蜀军势如破竹,占领秭归、巫县,吴将孙桓被围困于夷道。孙权遣使求和遭拒,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兵5万迎战。

二、陆逊战略部署

1. 诱敌深入:主动放弃秭归至夷陵沿线山地,将蜀军引入狭长河谷地带。《三国志》记载陆逊"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2. 反攻时机:蜀军因酷暑移营至树林茂密处,连营七百余里。陆逊发现其"兵疲意沮,计不复生",于农历六月发起总攻。

三、火攻实施细节

1. 战术组合

- 先遣小部队试探性攻击蜀营

- 利用东南风实施火攻(《资治通鉴》载"火烈风猛,烟焰涨天")

- 水陆并进切断退路

2. 战场范围:火势从猇亭蔓延至马鞍山,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数"(《三国志·吴主传》)。

四、战役影响

1. 军事层面蜀汉损失惨重,《傅子》记载"刘备仅以身免",所有舟船器械尽失。吴军缴获印绶、军资不计其数。

2. 政治格局:诸葛亮重新调整联吴抗魏战略,孙权获得荆州实际控制权,三国鼎立局面彻底形成。

3. 战术创新: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大规模火攻与运动防御相结合的范例,后世《武经总要》将此列为"五火之攻"典型。

五、延伸辨析

1. 连营争议:《三国志·文帝纪》提到曹丕曾预判"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拒敌乎",但现古发现蜀军实际构筑的是数十个相互呼应的营寨群。

2. 气象因素:江汉平原夏季多东南风,陆逊巧妙利用这一地理气候特征,与赤壁之战周瑜的火攻形成南北呼应。

3. 双方伤亡:《吴录》记载吴军斩获"屯营四十余",蜀军阵亡将领包括张南、冯习等,投降者达数万。刘备退守白帝城后忧愤成疾,翌年病逝。

此战凸显陆逊"忍辱负重,后发制人"的指挥艺术,其战前采用"卑而骄之"的麻痹策略,与《孙子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思想高度契合。同时暴露了刘备在战略上忽视地利、战术上轻敌冒进的严重失误,为后世兵家提供深刻教训。吴军战后迅速撤兵避免两线作战的决策,也展现了孙权集团成熟的地缘政治智慧。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朝与乌孙的和亲政策 | 下一篇:石崇金谷斗豪奢

孙权:东吴英主,江东基业守护者

三国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229年称帝,谥号“大皇帝”)。作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孙权

姜维九伐中原继遗志

三国姜维

姜维九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为继承丞相诸葛亮北伐遗志,对曹魏发动的九次军事行动。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其时间跨度从公元238年至262年

关羽千里走单骑归刘

三国关羽

关羽“千里走单骑归刘”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但在正史中的记载相对简略。根据《三国志》等史料,可以梳理出以下史实背景和相关细节: 一、历史

陆逊火烧连营破刘备

三国刘备

陆逊火烧连营大破刘备是三国时期夷陵之战(222年)的关键战役。此战是吴蜀联盟破裂后,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而发动的战略决战。陆逊以火攻战术击

陆逊火烧连营破刘备

三国刘备

陆逊火烧连营大破刘备是三国时期夷陵之战(222年)的关键战役。此战是吴蜀联盟破裂后,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复仇而发动的战略决战。陆逊以火攻战术击

糜竺散财助刘备

三国刘备

糜竺散财助刘备是《三国志》等史籍中记载的重要事件,展现了东汉末年豪族对政治人物的支持及其战略意义。以下依据史料展开分析: 一、糜竺的背景与财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