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刘言逐马氏据楚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5-30 | 阅读:2983次
历史人物 ► 马殷

"刘言逐马氏据楚"这一历史事件涉及五代十国时期楚国(南楚)政权更迭的关键节点。事件发生在公元950年前后,主要人物为楚王马希广与其部将刘言,反映了当时藩镇割据背景下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刘言逐马氏据楚

背景与经过:

1. 马楚政权危机:南楚由马殷建立,传至马希广时已局势不稳。马希广继位后猜忌将领,尤其对掌握朗州(今湖南常德)兵权的刘言多方制衡。

2. 刘言起兵契机:公元949年,南唐趁楚国内乱出兵袭击,马希广军事失利导致威望大跌。刘言趁机联合少数民族将领王逵、周行逢等,以"清君侧"为名起兵。

3. 决战与结局:950年刘言攻破楚都潭州(今长沙),马希广后遭缢杀。刘言虽名义上归附后周,实则建立割据政权,史称"武平军节度使"时期。

历史影响:

1. 楚国灭亡前兆:此事件加速了南楚的崩溃。刘言死后,部将王逵、周行逢继续内斗,最终导致楚国于951年被南唐所灭。

2. 湖南政权更迭模式:呈现出五代典型特征——牙兵悍将架空主帅。刘言原为马楚静江军指挥使,其夺权过程与同时期郭威代后汉如出一辙。

3. 经济文化冲击:持续战乱造成马殷时期建设的"茶马贸易"体系瓦解,长沙窑瓷器外销锐减,荆南地区经济重心开始向江陵转移。

延伸史实:

刘言控制湖南仅两年即被王逵所杀,其事件在《旧五代史》《九国志》中记载存在差异,欧阳修《新五代史》认为刘言"虽除苛政而未立新规"。

马希广之死引发争议,因其兄马希萼曾投靠南唐攻打楚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兄弟争国,取祸之道"。

考古发现显示,马楚王室墓(如长沙马王堆周边墓葬群)在950年后突然减少,印证了政权更迭的剧烈程度。

该事件标志着五代时期湖南地区最后一次本土势力主导的政权更替,此后该地长期受中原政权与南唐交替控制,直至北宋统一。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玄宗与杨贵妃 | 下一篇:宋钦宗靖康耻被俘

孟昶奢靡失后蜀

五代十国孟昶

孟昶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最后一位君主,他在位初期颇有作为,但后期因奢靡腐败导致国力衰败,最终被北宋灭亡。 1. 早期政绩与后期堕落 孟昶即位时年仅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史

五代十国李昪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唐末至宋初的分裂时期,以中原地区先后更替的五个朝代和周边并立的十个割据政权为特征。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

后周世宗禁佛令评析

五代十国周世宗

后周世宗禁佛令是中国佛教史上一次颇具争议的政策行动,发生于显德二年(95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对佛教势力的重大整顿。现从历史背景、主要内

五代十国奴婢制度考

五代十国周世宗

五代十国时期的奴婢制度是当时社会阶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中晚唐的贱民体系,并在乱世中呈现出新的特点。以下从制度渊源、身份界定、来源途径

十国割据政权的生存策略

五代十国马殷

十国割据政权(902—979年)是唐末至宋初中国南方及部分北方地区的分裂时期,各政权为维持生存采取了多样化的策略,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 灵活的外交平

楚王马殷的割据之路

五代十国马殷

楚王马殷的割据之路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地方军阀崛起的典型案例。其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一、军事基础的奠定马殷(852—930)早年隶孙儒麾下为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