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隋朝 >> 详情

裴矩经略西域道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16 | 阅读:6446次
历史人物 ► 裴矩

裴矩经略西域道是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下从背景、措施、成果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裴矩经略西域道

一、历史背景

1. 隋朝统一后的战略需求:公元589年隋统一南北后,为巩固西北边疆并打破突厥对丝绸之路的垄断,炀帝派裴矩驻张掖(609年),主管互市贸易与外交事务。

2. 西域地缘政治格局:当时西突厥控制天山南北,吐谷浑占据青海通道,丝路贸易受阻。高昌、焉耆等绿洲城邦在夹缝中求存,急需中原王朝支持。

二、裴矩的具体措施

1. 情报收集与战略规划:裴矩通过胡商系统搜集西域44国情报,编纂《西域图记》三卷(今佚),详细记录各国山川险要、风俗物产,提出"三道并出"战略(北道经伊吾、中道走高昌、南道抵鄯善)。

2. 经济外交手段:在张掖设立互市场所,以丝绸、瓷器换取西域马匹、玉石;大业五年(609年)成功引导高昌王麹伯雅、伊吾吐屯设等27国使团赴洛阳朝贡。

3. 军事威慑配合:609年隋炀帝亲征吐谷浑,设西海、河源等四郡,为裴矩经略提供军事后盾。

三、实施成效

1. 交通网络重建:609-610年间重开伊吾路(哈密道),使中原至西域时间缩短至40日,敦煌成为新的贸易枢纽,岁入绢帛超百万匹。

2. 政治影响力扩展:610年伊吾城主献地内附,隋设伊吾郡;高昌国改行中原衣冠制度,西域诸国"遣使贡献,相属于路"(《隋书·裴矩传》)。

3. 经济文化交融:引入波斯萨珊银币流通体系,葡萄、苜蓿等作物东传,中原造纸术经高昌西传。

四、历史影响

1. 唐代西域政策的先导:裴矩构建的情报体系为唐太宗平定高昌(640年)提供依据,其"以夷制夷"策略被侯君集沿用于西突厥战争。

2. 丝路贸易制度化:开创"关市"管理模式,宋元时期的榷场制度多有效仿。

3. 地理认知突破:《西域图记》记载的里数方位被《大唐西域记》引用,纠正了汉代以来对葱岭以西的模糊认知。

裴矩的经略体现了中原王朝"守在四夷"的传统边疆思想,其通过非军事手段重塑西域秩序的努力,使得隋代虽短,却在丝绸之路史上留下关键过渡性成就。大业后期因炀帝东征高句丽导致战略重心转移,西域成果未能巩固,但为唐代安西都护府的设立奠定基础。

文章标签:

上一篇:南朝陈霸先的政治生涯 | 下一篇:贺知章归故乡

李靖:隋唐之交杰出军事家

隋朝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隋唐之际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军事思想与实践对初唐统一战

隋唐更替的历史变迁

隋朝李轨

隋唐更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更迭过程,标志着从短暂统一的隋朝向盛世唐朝的转变。这一变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以

隋文帝统一南北

隋朝杨广

隋文帝统一南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南北分裂局面的终结。隋文帝杨坚(541—604年)通过政治、军事和制度改革,实

裴矩经略西域道

隋朝裴矩

裴矩经略西域道是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下从背景、措施、成果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隋朝统

裴矩经略西域道

隋朝裴矩

裴矩经略西域道是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下从背景、措施、成果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隋朝统

隋朝与高昌结盟

隋朝裴矩

隋朝与高昌的结盟是隋炀帝时期丝绸之路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合作既体现了隋朝经略西域的雄心,也反映了高昌作为绿洲城邦在东西方贸易中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