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贺知章归故乡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16 | 阅读:2994次
历史人物 ► 贺知章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闻名。作为盛唐时期“吴中四士”之一,他与李白张旭等交游密切。其晚年归乡一事,是研究唐代士人致仕与乡愁文化的重要案例。

贺知章归故乡

一、归乡背景

1. 致仕时间:天宝三载(744年),时年86岁的贺知章因病上表辞官,玄宗皇帝特准其告老还乡,并赐镜湖剡川一曲,诏令皇太子及百官饯行。

2. 历史记载:新旧《唐书》均载其“请为道士还乡里”,玄宗亲撰《送贺知章归四明诗序》,反映唐代对重臣的礼遇。

二、归乡诗作考析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揭示了唐代士人科举宦游的普遍现象,乡音未改而鬓毛衰的对比,成为千古乡愁典型意象;

其二“唯有门前镜湖水”以景物变迁暗喻人世沧桑,展现唐代士大夫的乡土情结。

创作背景:据《本事诗》载,此诗作于其返乡后与乡童互动的真实场景,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士人罕见的终老还乡案例。

三、归乡的文化意义

1. 礼制体现:唐代官员致仕需皇帝批准,贺知章以道士身份返乡,符合唐代“功成身退”的儒家理想。

2. 宗教因素:其选择道籍归隐,与玄宗崇道政策相关,晚年号“四明狂客”亦具道教隐逸色彩。

3. 历史特殊性:相较于多数官员卒于任上,贺知章得以善终于故乡,在唐代官员中属罕见个案。

四、相关史实补充

贺知章返乡后不久即去世,玄宗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康”,葬于今浙江萧山蜀山街道。

其书法作品《龙瑞宫记》刻石现存绍兴,为研究其晚年艺术风格的重要实物。

唐代两京(长安、洛阳)与江南的交通路线,可通过贺知章归乡行程管窥当时水陆驿传系统。

需注意的是,贺知章实际故乡为永兴县,今属杭州市萧山区,非宁波四明山地区,其“四明狂客”之号可能源于对浙东山水的泛称。返乡途中经大运河、浙东运河的细节,在《元和郡县图志》中可找到对应路线记载。

文章标签:

上一篇:裴矩经略西域道 | 下一篇:钱镠:吴越国王的治世智慧

李贺鬼才诗泣鬼神

唐朝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因其诗风诡奇、想象超绝而被后世誉为“鬼才”。他的诗歌以幽冷凄艳、神秘瑰丽的风格独树一帜,宋代严羽《沧浪

贞观之治开启盛世

唐朝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627—64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的治世典范,其成功源于多维度政策协同与制度创新,以下从军政、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分析:军政革新

贺知章归故乡

唐朝贺知章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闻名。作为盛唐时期“吴中四士”之一,他与

唐朝鼎盛时期的艺术繁荣

唐朝唐朝

唐朝鼎盛时期(约7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贞观之治至开元盛世)的艺术繁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之一,其成就体现在多个领域,呈现出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

贺知章归故乡

唐朝贺知章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闻名。作为盛唐时期“吴中四士”之一,他与

贺知章回乡偶书情

唐朝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他少年时即以文辞闻名,后中进士,官至秘书监,晚年辞官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