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公输班云梯攻宋谋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5-20 | 阅读:5658次
历史人物 ► 战国

公输班云梯攻宋谋

关于“公输班(鲁班)云梯攻宋”的典故,主要出自《墨子·公输》篇,记载了春秋末期鲁班为楚国设计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闻讯前往劝阻,最终化解战争的故事。以下是基于历史文献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

- 时间:约公元前440年,战国初期,楚国与宋国对峙。

- 人物

- 公输班:鲁国著名工匠,被后世尊为木匠祖师,擅长攻城器械设计。

-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2. 云梯的军事意义

- 结构:云梯为复合型攻城器械,主体为可折叠的高梯,底部配备轮子,顶部有钩爪固定城墙,士兵可攀爬突破防御。

- 创新性:相比传统梯子,云梯机动性更强,是春秋战国时期攻城技术的重大突破。

3. 墨子与公输班的博弈

- 模拟攻防:墨子以衣带为城,木片为器械,与公输班进行九次战术推演,公输班的所有进攻策略均被墨子破解。

- 威慑策略:墨子透露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携守城器械在宋国待命,楚国权衡利弊后放弃攻宋。

4. 历史影响

- 墨家思想传播:此事凸显墨家“兼爱非攻”理念,成为后世反战思想的典范。

- 技术争议:公输班作为工匠参与战争,引发技术是否应服务于军事的讨论。

5. 延伸知识

- 《墨子》城守诸篇:详细记载了应对云梯的守城法,如“悬门”“火擂”等,反映战国军事科技水平。

- 后世演变:汉代以后云梯改进为“巢车”“吕公车”,但基本原理仍受公输班设计启发。

6. 文献考据

- 该事件仅见于《墨子》,未载于《左传》《史记》等正史,可能经过墨家学派增饰,但核心情节符合战国时期的技术与政治逻辑。

综上,这一典故既是古代军事技术的缩影,也体现了思想家的智慧对历史的干预。墨子的成功不仅依赖技术对抗,更在于对战争成本的政治计算与道德说服。

文章标签:

上一篇:智者周公黑在西周政治 | 下一篇:秦二世暴政失民心

屈原投江殉国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投江殉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事件,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反映了诗人屈原对故土沦丧的悲愤与坚守气节的决心。以下根据史料记载和学术研究展开

郑庄公小霸中原

春秋战国齐桓公

郑庄公(前757-前701年),姬姓,名寤生,是春秋初期郑国第三位国君,以“小霸中原”著称。他的统治时期(前743-前701年)是郑国国力的巅峰阶段,也是春

战国四公子评传

春秋战国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评传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并称"战国四公子",是诸侯国贵族政治的代

聂政刺杀侠累

春秋战国聂政

聂政刺杀侠累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事件,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事件背景 聂政是战国时期轵(今河南济源)人,以勇猛

周代占星术与历法发展

西周战国

周代是中国古代历法与占星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脉络: 一、占星术的体系化1. 官方垄断与政治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春秋战国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经济繁荣和诸侯争霸推动了城市形态、功能和管理体系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