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献平边策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0 | 阅读:1413次历史人物 ► 郭威
王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其献"平边策"对后周乃至北宋初期的统一战争起到了关键性指导作用。以下从历史背景、策略内容和历史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
1. 时代特征:公元954-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正值"五代"军阀混战末期。中原政权面临北方契丹、北汉,南方南唐、后蜀等割据势力的包围。
2. 王朴地位:时任枢密使兼东京留守,深得世宗信任。《旧五代史》记载其"少敏悟,好古学,工属文"。
3. 战略需求:后周在郭威改革后国力增强,亟需系统性统一方略打破割据局面。
二、《平边策》核心内容
1. 战略优先级:
提出"先易后难"原则,主张首取江淮削弱南唐
次取荆南、后蜀等南方政权,最后解决北汉与契丹
论证"得江淮则天下粟帛半归中朝"的经济战略价值
2. 军事战术创新:
强调水陆协同作战,针对南方水系特点提出"造楼船,习水战"
建议建立专业边防军"镇兵",实行轮戍制度
提出"以战练兵"思想,通过小规模战役保持军队战斗力
3. 治理体系设计:
主张在新区实行"留用旧吏,渐进改革"的怀柔政策
建议设立转运使统筹军需,建立战时后勤体系
提出"赦降卒,分田宅"的降兵安置方案
三、历史影响与实施
1. 世宗时期成果(956-959年):
执行首阶段计划,三征南唐取得十四州之地
959年亲征契丹收复瀛、莫二州,验证战略可行性
为北宋积累军改经验,培养出赵匡胤等将领
2. 北宋延续发展:
赵匡胤基本遵循该战略顺序,先灭荆南后蜀(963-965年)
宋太宗时期最终完成对北汉的征服(979年)
司马光评其"规划之密,虽诸葛亮《隆中对》不能过"
3. 军事理论贡献:
开创中国古代系统性的"先南后北"统一范式
提出"强干弱枝"军事布局思想,影响北宋禁军制度
水陆协同理论为后来南宋抗金提供借鉴
该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得中原王朝在十世纪后期重新掌握战略主动权,其"阶梯式扩张"思想对古代中国统一战争具有范式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王朴在献策次年(959年)病逝,未能见证战略全面实施,但其规划被证明具有超前的预见性。
文章标签:平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