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王朴献平边策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0 | 阅读:1413次
历史人物 ► 郭威

王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其献"平边策"对后周乃至北宋初期的统一战争起到了关键性指导作用。以下从历史背景、策略内容和历史影响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王朴献平边策

一、历史背景

1. 时代特征:公元954-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正值"五代"军阀混战末期。中原政权面临北方契丹、北汉,南方南唐、后蜀等割据势力的包围。

2. 王朴地位:时任枢密使兼东京留守,深得世宗信任。《旧五代史》记载其"少敏悟,好古学,工属文"。

3. 战略需求:后周在郭威改革后国力增强,亟需系统性统一方略打破割据局面。

二、《平边策》核心内容

1. 战略优先级:

提出"先易后难"原则,主张首取江淮削弱南唐

次取荆南、后蜀等南方政权,最后解决北汉与契丹

论证"得江淮则天下粟帛半归中朝"的经济战略价值

2. 军事战术创新:

强调水陆协同作战,针对南方水系特点提出"造楼船,习水战"

建议建立专业边防军"镇兵",实行轮戍制度

提出"以战练兵"思想,通过小规模战役保持军队战斗力

3. 治理体系设计:

主张在新区实行"留用旧吏,渐进改革"的怀柔政策

建议设立转运使统筹军需,建立战时后勤体系

提出"赦降卒,分田宅"的降兵安置方案

三、历史影响与实施

1. 世宗时期成果(956-959年):

执行首阶段计划,三征南唐取得十四州之地

959年亲征契丹收复瀛、莫二州,验证战略可行性

为北宋积累军改经验,培养出赵匡胤等将领

2. 北宋延续发展:

赵匡胤基本遵循该战略顺序,先灭荆南后蜀(963-965年)

宋太宗时期最终完成对北汉的征服(979年)

司马光评其"规划之密,虽诸葛亮《隆中对》不能过"

3. 军事理论贡献:

开创中国古代系统性的"先南后北"统一范式

提出"强干弱枝"军事布局思想,影响北宋禁军制度

水陆协同理论为后来南宋抗金提供借鉴

该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得中原王朝在十世纪后期重新掌握战略主动权,其"阶梯式扩张"思想对古代中国统一战争具有范式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王朴在献策次年(959年)病逝,未能见证战略全面实施,但其规划被证明具有超前的预见性。

文章标签:平边策

上一篇:唐末盐商抗苛税 | 下一篇:海外贸易市舶司兴

王峻阻郭威亲征

五代十国郭威

王峻阻郭威亲征一事发生在五代后周时期,是后周政权内部权力斗争的重要事件。郭威作为后周的开国皇帝(周太祖),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北方,而王峻作为

韦庄仕蜀赋诗

五代十国韦庄

韦庄仕蜀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涉及晚唐五代时期诗人韦庄在蜀地(今四川)的仕宦经历及其诗歌创作。韦庄(约836—910年),字端己,京兆杜

顾闳中夜宴图

五代十国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杰作,现存版本为宋代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不仅是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更是研究南唐社会文

王朴献平边策

五代十国郭威

王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其献"平边策"对后周乃至北宋初期的统一战争起到了关键性指导作用。以下从历史背景、策略内容和历史影

王峻阻郭威亲征

五代十国郭威

王峻阻郭威亲征一事发生在五代后周时期,是后周政权内部权力斗争的重要事件。郭威作为后周的开国皇帝(周太祖),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北方,而王峻作为

王朴献平边策

五代十国郭威

王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其献"平边策"对后周乃至北宋初期的统一战争起到了关键性指导作用。以下从历史背景、策略内容和历史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