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书中的归义军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6 | 阅读:2921次历史人物 ► 吐蕃
敦煌文书中的归义军是中国唐末至北宋初期以敦煌为中心的地方政权,其历史与敦煌遗书的发现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
1. 成立与性质
归义军建立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由张议潮率河西汉族及少数民族起义推翻吐蕃统治后创立,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具有高度自治性。
2. 名称含义
"归义"寓意"归附中央",体现其试图通过效忠中原王朝获取合法性,但中央对其控制力薄弱。
二、敦煌文书的记载价值
1. 第一手史料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书中,近200件直接涉及归义军,如《张议潮变文》《沙州伊州地志》等,补充了正史缺载的细节。
2. 行政体系
文书显示归义军仿唐制设节度使、刺史,但实际官职世袭化,如张氏、曹氏家族先后执政近200年。
3. 经济运作
P.3559号文书记录了"请地状",反映其土地分配兼有均田制与部落制特点;P.3764号文书则记载了丝绸贸易细节。
三、政权演变关键点
1. 张氏时期(851-914)
张议潮时期(851-867)联合回鹘、吐谷浑收复十一州,但其侄张淮深后期陷入内斗。
敦煌遗书S.3329《张淮深碑》显示其试图通过佛教信仰强化统治。
2. 曹氏时期(914-1036)
曹议金通过与回鹘联姻稳固政权,莫高窟第98窟供养人画像印证此策略。
后期逐渐伊斯兰化,1036年被西夏攻灭。
四、多元文化特征
1. 宗教融合
敦煌文书S.6551《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融合佛教与祆教元素,反映其治下多宗教共存。
2. 语言多样性
除汉文文书外,还发现吐蕃文、于阗文、粟特文等写本,如Or.8212/161(粟特文买卖契约)。
五、学术争议
1. "西汉金山国"性质
部分学者认为张承奉910年建"西汉金山国"是独立政权,但敦煌文书P.3633显示其仍用唐朝年号。
2. 与回鹘关系
Jx.2148《甘州回鹘可汗致沙州书信》表明两者既有联姻又有军事冲突。
六、历史意义
归义军维系了丝绸之路东段畅通,其文书为研究中古时期边疆治理、民族融合提供了独特样本,如P.4525《官衙支出账》详细记载了使团接待费用,印证了东西方交往的活跃。
这段历史揭示了晚唐五代地方势力在中央权威衰落时的生存策略,以及敦煌作为多元文明交汇点的独特地位。
文章标签:归义军
上一篇:王维山水诗画 | 下一篇: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