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南北朝 >> 详情

萧统编《文选》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7-12 | 阅读:7039次
历史人物 ► 萧统

萧统编《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成书于公元6世纪初(约526—531年)。作为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的里程碑,《文选》的编纂背景、内容特点及历史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萧统编《文选》

一、编纂背景与动机

1. 文学自觉时代的产物:南朝时文学脱离经学独立发展,文人对文体辨析与文学审美需求增强,萧统以太子身份召集文士(如刘孝绰等)系统整理前代佳作。

2. 政治文化工程:梁武帝萧衍推行文治,萧统通过编纂总集彰显王朝文化正统性,同时贯彻其"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

二、内容体系与分类

全书共60卷,收录周代至梁初130位作家作品752篇,按文体分为39类:

核心文体:赋、诗、占最大比重,其中赋分京都、郊祀等子类,体现题材细化。

实用文体:诏、册、令、表等公文类型,反映南朝文人对应用文的艺术性要求。

特殊类别:设"七"体(如枚乘《七发》)、"连珠"等已消亡文体,保存文献价值。

三、选录标准与文学观

1. 审美倾向:推崇辞采华美、对偶工整的骈文,汉赋与南朝诗文占比超60%,不录经、子著作及当代白话乐府。

2. 思想内涵:虽重形式美,但剔除浮艳过甚之作,入选作品多具讽喻或人生感悟,如曹丕《典论·论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四、历史影响

1. 学术研究:唐代形成"《文选》学",李善注本(引书1600余种)与五臣注本成为经典,清代朴学家重视其校勘价值。

2. 文学范式:唐宋科举以《文选》为范本,杜甫言"熟精《文选》理",陆游称"《文选》烂,秀才半"。

3. 域外传播:8世纪传入日本,成为平安时代贵族必读书,《源氏物语》多有引用;朝鲜半岛高丽朝列为科举教材。

五、文献学意义

《文选》保存37篇已佚作品(如束皙《补亡诗》),其异文可校勘《汉书》《后汉书》等史籍。现存最早版本为敦煌唐写本残卷(P.2493),宋代刻本以尤袤刊本最著。清代《四库全书》将其列为总集之首,现代学者傅刚《〈文选〉版本研究》系统考证了其版本流变。

《文选》的编纂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实践范式,其"选本"形式直接影响后世《文苑英华》《古文观止》等总集,堪称中古文学的百科全书。

文章标签:文选》

上一篇:阮孚蜡屐叹人生 | 下一篇:周法尚水战奇才

庾肩吾书法理论

南北朝庾肩吾

庾肩吾(487—551年)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其书法理论主要体现在《书品》一书中。作为中国书法史上早期重要的品评著作,《书品》对后世

萧统编《文选》

南北朝萧统

萧统编《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成书于公元6世纪初(约526—531年)。作为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的里程碑,《

江淹才尽传说考

南北朝谢朓

江淹才尽传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典故,指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晚年创作能力衰退的现象。这一传说最早见于《南史·江淹传》,后世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

高澄遇刺邺城

南北朝高澄

高澄遇刺邺城是东魏武定七年(549年)八月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对北齐王朝的建立与东魏北齐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基于《北齐书》《资治通鉴》等

萧统编《文选》

南北朝萧统

萧统编《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成书于公元6世纪初(约526—531年)。作为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的里程碑,《

南梁萧统与文心雕龙

南北朝萧统

南梁萧统与《文心雕龙》的关系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话题。萧统(501—531)是梁武帝萧衍长子,谥号“昭明太子”,以主持编纂《文选》(《昭明文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