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福康安西藏戡乱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22 | 阅读:6159次
历史人物 ► 福康安

福康安西藏戡乱是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廓尔喀侵藏战争(1788-1792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清廷对西藏主权的有力维护。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

福康安西藏戡乱

一、历史背景

1. 廓尔喀的崛起

18世纪中叶,尼泊尔的廓尔喀王朝(沙阿王朝)崛起,在 unifying 尼泊尔后扩张至喜马拉雅山南麓,与西藏因贸易、铸币纠纷爆发矛盾。西藏地方政府(噶厦)在1788年首次遭廓尔喀入侵,因军备松弛被迫议和,同意赔款。

2. 清廷的介入动因

1791年,廓尔喀以西藏未支付赔款为由二次入侵,洗劫扎什伦布寺,震动拉萨。八世喇嘛和驻藏大臣保泰急报朝廷。乾隆帝认为事关联藏稳定,且涉及中央权威,决心武力平定。

二、戡乱过程

1. 福康安率军入藏

乾隆任命福康安为大将军,调集四川、青海等地清军1.7万人,兼程赴藏。福康安采取"以番攻番"策略,沿途征调藏兵、土司兵协助,并保障后勤(“粮台”制度保障军需)。

2. 战略反击

1792年5月,清军分三路进攻:

- 主力由福康安、海兰察率领,自日喀则直击聂拉木、吉隆。

- 另两路包抄协噶尔、绒辖,切断敌军退路。

- 关键战役如热索桥之战(6月)突破天险,逼近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

3. 外交手段收尾

因雨季疫病与补给困难,清军未继续南进。廓尔喀乞降,签订《藏尼条约》(1792年),承诺永不犯藏、五年一贡,归还掠夺财物。

三、政治体制改革

战后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强化中央治理:

驻藏大臣权责:与、班禅共治,外交、军事、财政需报清廷批准。

金瓶掣签制度:确立、班禅转世须经中央监督抽签,杜绝地方势力操纵。

边防建设:增设卡伦(边防哨所),驻军定期轮换,完善驿站系统。

四、历史影响

1. 主权象征:此战确立清朝对西藏的绝对控制,为近代中国对藏主权提供法理依据。

2. 区域稳定:遏制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扩张势力,维护了藏传佛教秩序。

3. 文化保护:追回扎什伦布寺文物(如乾隆御赐法器),修复被毁寺庙。

延伸知识

福康安的特殊地位:作为傅恒之子、乾隆宠臣,此战是其军事生涯巅峰,封贝子(非宗室获此爵极罕见)。

藏尼贸易纠纷:战前西藏使用廓尔喀银币,因成色争议引发矛盾,战后清廷在藏设立官铸钱局。

此役体现了清廷“因俗而治”与武力震慑结合的策略,为后续百余年西藏安定奠定基础。

文章标签:

上一篇:徐霞客游记的价值 | 下一篇:小乙教子承大统

清朝货币制度

清朝清朝

清朝的货币制度是传统中国货币体系的集大成者,同时也经历了从银钱并行到白银主导的演变过程。其制度特点及发展脉络如下: 一、货币体系的基本结构1. 银

清朝经济体系

清朝清朝

清朝的经济体系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经济基础上,同时融合了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复合型体系,其特点是政府高度介入与市场自发发展并存。以下从多个维

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

清朝清朝

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1559—1626年),姓爱新觉罗,是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清朝的奠基人。以下是关于努尔哈赤的主要史实和相关扩展内容:1. 出身与早期经

翁同龢:清朝的政治家和书法家

清朝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瓶庐,江苏常熟人,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他在同治、光绪两朝担任要职,官至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并

福康安的征战生涯

清朝福康安

福康安(1754—1796),字瑶林,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其征战生涯贯穿乾隆中后期,参与多次重大军事行动,展现出卓越的军

福康安西藏戡乱

清朝福康安

福康安西藏戡乱是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廓尔喀侵藏战争(1788-1792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清廷对西藏主权的有力维护。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