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元代医学著作《饮膳正要》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01 | 阅读:2179次
历史人物 ► 饮膳正要

饮膳正要》是元代医学家忽思慧撰写的食疗养生专著,成书于元天历三年(1330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宫廷饮食卫生与营养学典籍,具有重要的医学史和饮食文化价值。

元代医学著作《饮膳正要》

1. 作者与背景

忽思慧是元代宫廷饮膳太医,长期主管宫廷饮食调配,积累了丰富的食疗经验。元代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使其吸收了蒙古、回回、汉地等饮食传统,反映出当时医疗与营养学的先进水平。

2. 内容结构

全书共三卷:

第一卷阐述养生避忌、妊娠及乳母饮食禁忌,强调“衣食寝处皆适”的养生原则,收录了94种食材的性味与功效,如羊肉“补中益气”、鲤鱼“利小便”等。

第二卷收录宫廷药膳方剂,如“山药粥”治虚劳、“牛髓膏”补精血,并详述烹调方法,体现“药食同源”思想。

第三卷专论食材分类,包括米谷、兽品、禽品、鱼品等235种,附有图谱(原图已佚),堪称元代食物本草图谱的经典。

3. 医学价值

系统总结食疗理论,提出“饮食有节、寒温适中”的养生观。

记载了元代创新药膳,如“马思答吉汤”(含西域香料)等融合多元文化的。

强调食物禁忌,如“蟹不可与柿子同食”等经验,具有科学依据。

4. 历史意义

反映了蒙元时期宫廷饮食的奢华与文化交流,如使用胡椒、藏红花等域外调料。

推动了后世食疗学发展,明代《本草纲目》多处引用其内容。

现存版本以明景泰七年(1456年)刻本为最早,195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影印出版。

5. 独特贡献

首次将“回回饮食”纳入汉医体系,如“舍儿别”(西域果露)的药用记载。

提出食物中毒的急救法,如“解面毒用萝卜汁”。

注重季节性调养,如冬季宜温补、夏季忌生冷。

该书不仅是医学文献,更是研究元代社会生活、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其养生理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代天文历法发展 | 下一篇:袁崇焕宁远抗清

元朝服饰与风俗

元朝元朝

元朝服饰与风俗呈现出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元素,又吸收了汉族、西域、波斯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貌。一、服饰制

元朝灭亡的原因

元朝元朝

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统治的腐败与矛盾,也有外部反抗力量的崛起,同时还受到自然灾害和经济政策失误的影响。以下是具体分析: 1. 统治

元朝建立与忽必烈

元朝忽必烈

元朝的建立与忽必烈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蒙古帝国从游牧政权向中原王朝的转型。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忽必烈夺位与政权

仇远隐居著书

元朝赵孟頫

仇远(约1247—1326),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南宋末年至元初著名诗人、文学家、隐士。他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经历了南宋灭亡和元朝初立的

元朝医学与《饮膳正要》

元朝饮膳正要

元朝医学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发展既继承了金元时期医家的理论创新,又融合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医学经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特点。这

元代医学成就与《饮膳正要》

元朝饮膳正要

元代医学成就与《饮膳正要》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医学领域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蒙古、回回(阿拉伯-波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