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东汉宦官专权始末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11 | 阅读:9779次
历史人物 ► 曹节

东汉宦官专权始于和帝时期(88-106年),在打击外戚过程中宦官势力逐渐膨胀。和帝联合郑众等宦官扳倒窦氏外戚后,开启宦官封侯先例。此后宦权与外戚交替专权成为东汉政治常态。

东汉宦官专权始末

安帝时期(106-125年),李闰、江京等宦官协助邓太后诛除异己,形成"中官用权"局面。顺帝时(125-144年)孙程等十九宦官因拥立功封列侯,获得"可袭爵"特权,其养子制度使宦权世袭化。

桓灵时期(168-189年)达到顶峰:

1. 单超等"五侯"助桓帝诛梁冀,获封县侯,掌控禁军与诏令

2. 曹节王甫等构建"宦官内阁",父兄子弟遍布州郡

3. 灵帝称张让为"阿父",十常侍集团垄断官员

4. 创设"西园卖官",宦官主导官职交易

权力运作机制包括:

控制中常侍、黄门侍郎等内朝要职

掌握"传发书奏"的文书枢纽

统领羽林、虎贲等宫廷禁卫

通过察举制安插党羽

社会影响深远:

1. 政治腐败:官吏选拔体系崩溃,买官鬻爵成风

2. 经济掠夺:宦官家族"多取良人为姬妾",广占田宅

3. 士人反抗:引发两次党锢之祸,清议运动兴起

4. 地方动荡:与豪强勾结加剧土地兼并

终结过程:

189年袁绍率军诛杀二千余宦官,但随后董卓进京导致军阀割据。值得注意的是,东汉宦官多来自南阳、扶风等地区,其地域集团性强化了政治能量。考古发现的东汉墓葬壁画中,常见宦官监工场景,印证其经济特权。这一体制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皇权对宦官的过度依赖与外朝官僚体系的失效。

文章标签:宦官专权

上一篇:陈胜吴广起义 | 下一篇:三国时期的经典故事与传说

东汉宦官专权的恶果

汉朝李膺

东汉宦官专权是导致王朝衰亡的核心因素之一,其恶果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多个层面。以下是具体表现及历史背景的深入分析: 一、政治体制的崩溃1.

班固承父业著《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继承父志编撰《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过程体现了汉代士人的家学传承与史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1. 家学渊源与编

汉朝外戚干政的影响

汉朝汉朝

汉朝外戚干政的影响深远且复杂,主要体现在政治、社会、皇权等多个层面,成为汉代历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以下是其具体影响及相关扩展:1. 皇权削弱与政局

吕布韦的权谋与结局

汉朝吕布

吕不韦的权谋与结局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商人,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在秦国政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的权谋手段和最终结局,体现了权力

东汉宦官专权始末

汉朝曹节

东汉宦官专权始于和帝时期(88-106年),在打击外戚过程中宦官势力逐渐膨胀。和帝联合郑众等宦官扳倒窦氏外戚后,开启宦官封侯先例。此后宦权与外戚交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