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能臣阿合马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26 | 阅读:5285次历史人物 ► 阿合马
阿合马(Ahmad Fanakati,?—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著名的理财大臣,以擅长财政管理闻名,但其聚敛手段和专权行为也引发巨大争议。他是中亚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人,早年作为色目官员进入元廷,因精通数学和理财逐渐受重用。
主要事迹与政策
1. 财政改革:阿合马先后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尚书省平章政事等职,主导元朝财政近20年(1262—1282)。他推行多项创收措施:
- 盐铁专卖强化:扩大官营盐场,实施盐引制度,盐税成为国库重要收入。
- 增发纸钞:通过中统钞、至元钞的发行调节财政,但后期滥发导致通货膨胀埋下隐患。
- 户口普查:严格清查隐户,增加税收基数,1270年主持"括户"登记新增户籍30余万。
- 官营工商业:设立诸多"提举司"垄断矿产、茶叶等暴利行业,甚至推行"羊羔利"等高利贷手段。
2. 技术官僚特质:阿合马善用数学管理财政,《元史》称其"多智巧言,以功利成效自负"。他建立的会计体系比宋代"四柱清册"更细致,要求行省每月呈报收支明细。
3. 与汉臣冲突:其政策触动儒家士大夫利益,如1278年强行将地方儒学学田收归国有。崔斌、安童等大臣屡次弹劾其"蠹国害民",但忽必烈因财政依赖未加严惩。
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正面作用:在元初战争频繁、赏赐无度的背景下,阿合马的理财支撑了忽必烈灭宋、修建大都等重大工程,至元年间国库年收入较中统初年增长近5倍。
争议:其亲信贪污成风,《牧庵集》记载地方官"取民岁输,私其什九"。1282年益都千户王著以"为国除奸"之名将其刺杀,事件震动朝野。
文化冲突象征:阿合马代表色目官僚集团与汉法派的斗争,其死后忽必烈虽惩处涉案者,但继续重用卢世荣等理财型官员,反映出游牧政权对财政技术的刚性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现存史料多出自汉文典籍,其形象可能受到记述者立场影响。20世纪以来,部分学者重新审视其财政技术贡献,认为其政策具有早期中央集权经济调控的特点。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