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伯颜平宋统帅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06 | 阅读:8804次
历史人物 ► 伯颜

伯颜(1236—1295),元朝著名军事统帅,蒙古八邻部人,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重要将领,在灭宋战争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以下从多个方面详述其事迹及相关背景:

伯颜平宋统帅

1. 早期经历与崛起

伯颜出身蒙古贵族,早年随父晓古台从伊利汗国投奔忽必烈,因才智过人被留作宿卫。至元初年(1264年后),他历任中书左丞相、同知枢密院事等职,深得忽必烈信任。1274年,忽必烈任命其为灭宋元军统帅,与中书右丞相阿术共同统兵。

2. 伐宋战略与关键战役

- 鄂州突破:伯颜采纳南宋降将刘整建议,放弃强攻襄樊,集中兵力顺汉水南下,在阳逻堡之战中突破长江防线,攻占鄂州(今武汉)。

- 丁家洲决战:1275年,伯颜在丁家洲大败南宋宰相贾似道率领的13万大军,此役摧毁南宋主力,史载“江水为赤”。

- 临安受降:1276年,伯颜兵不血刃进入临安(今杭州),接受宋恭帝赵㬎降表,俘获南宋皇室及谢太后,标志着南宋实质灭亡。

3. 军事与政治手腕

- 怀柔政策:伯颜禁止士兵劫掠临安,保护南宋宗庙陵寝,优待降臣,以减少抵抗。

- 镇压反抗:随后平定扬州李庭芝潭州李芾等残余势力,并在厓山之战后彻底消灭南宋抵抗力量。

4. 战后治理与影响

灭宋后,伯颜任中书右丞相,主持南方政务,推行元朝户籍制度(“括户”),确立行省制雏形。其军事征服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融合,但严苛的“四等人制”也埋下社会矛盾。

5. 历史评价

《元史》称其“将二十万众伐宋,如将一人”,西方史学家誉其为“忽必烈的利剑”。其战略眼光与政治智慧为元朝统一奠定基础,但纵容部下掠民等行为亦受后世争议。

补充背景:伯颜伐宋正值蒙古第三次西征结束,元朝得以集中资源南进。其成功亦得益于南宋内部腐败(如贾似道专权)及战术创新(水陆协同作战)。此外,伯颜家族后裔在元代长期担任要职,形成显赫的军事贵族集团。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代商业市镇兴起 | 下一篇:明朝的尚武精神与武术

马端临文献大家

元朝元朝

马端临(1254—1323),字贵与,号竹洲,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江西乐平人。他是中国文献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代表作为《文献通考》,与杜

元朝的民族融合现象

元朝元朝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民族融合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现象: 1. 政治制

元代的赋税制度变革

元朝色目人

元代的赋税制度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税粮制度的调整:元朝继承了两税法的框架,但对其进行了调整。北方地区延续金代的“丁税”和“地税”并

伯颜平宋统帅

元朝伯颜

伯颜(1236—1295),元朝著名军事统帅,蒙古八邻部人,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重要将领,在灭宋战争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以下从多个方面详述其事迹及相关背景

伯颜平宋统帅

元朝伯颜

伯颜(1236—1295),元朝著名军事统帅,蒙古八邻部人,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重要将领,在灭宋战争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以下从多个方面详述其事迹及相关背景

伯颜南征灭宋

元朝伯颜

伯颜南征灭宋是元朝统一中国过程中的关键军事行动,发生于13世纪晚期。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丞相伯颜为主帅,统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攻宋,最终于1276年攻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