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始皇求不死药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06 | 阅读:1992次
历史人物 ► 阿房宫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成为其晚年重要的政治与个人行为。这一历史事件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明确记载,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科学认知局限和权力心理特征,可从多角度展开分析:

始皇求不死药

一、求药活动的历史脉络

1. 五次东巡的政治与方术目的

公元前219年至前210年,秦始皇先后五次东巡,除巩固帝国统治外,核心目的之一是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据《史记》载,齐人徐巿(徐福)上书称海中有仙山,始皇派遣其率数千童男女出海寻药,耗资巨大却无果。

2. 方士集团的深度参与

除徐福外,卢生、侯生等方士长期受宠。卢生曾献谶纬图书("亡秦者胡也"),又声称求药需"微行以辟恶鬼",直接促使秦始皇修建隐秘的复道、甬道。

二、历史动因的多维解析

1. 权力永续的心理机制

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后,始皇自称"始皇帝",企图建立万世基业。这种绝对权力与个体生命有限性的矛盾,催生了长生执念。琅邪刻石中"皇帝之德,存定四极"的表述,可见其将个人生命与帝国存续深度绑定。

2. 燕齐方仙道的文化影响

战国后期燕齐沿海地区盛行"方仙道",主张"形解销化"的肉身成仙说。始皇将原属地域性的神仙信仰上升为国家行为,反映出文化整合过程中的思想碰撞。

3. 医学认知的时代局限

秦汉时期医学虽已有《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但对生命本质仍存在神秘主义解释。《抱朴子》载当时方士用丹砂、水银等炼制"金丹",客观上推动了早期化学发展,却混淆了药理与巫术界限。

三、历史影响与后续发展

1. 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

求药活动与阿房宫、骊山陵等工程并行,仅徐福两次出海就耗费"巨万计",《盐铁论》称"费以亿计,终不得药"。

2. 秦代方术与汉代谶纬的承袭

汉代谶纬神学继承了秦代方士的话语体系,武帝时期李少君、栾大等方士的活跃,可视作始皇求药的制度性延续。

3. 考古实物佐证

秦陵出土的95克半圆形"水银池"遗存,以及青铜仙鹤等器物,印证了《史记》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表明长生思想已渗透到陵墓设计。

这一历史现象本质是专制皇权与自然规律的冲突,其荒诞性背后折射出人类对超越生命局限的永恒探索。东汉王充《论衡·道虚篇》已理性批判:"诸学仙术为不死之方,其必不成",但直到唐代帝王服丹暴毙频发后,这种狂热才逐渐消退。

文章标签:

上一篇:韩非子著书倡法家 | 下一篇:班固编撰汉书

商鞅变法强秦之本

秦朝商鞅

商鞅变法(约公元前356—前338年)是秦国走向强盛的根本性改革,其核心措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通过制度重构与社会动员彻底改变了秦国的治理模式。以下从

岭南设三郡

秦朝屠睢

岭南设三郡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南征百越地区时设立的三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原政权首次对岭南地区实现系统化行政管理,

始皇求不死药

秦朝阿房宫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成为其晚年重要的政治与个人行为。这一历史事件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明确记载,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科学

韩终方士寻不死药

秦朝韩终

韩终是秦朝著名的方士,活跃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前221—前210年),以追求仙药和长生不老之术而闻名。他的活动与秦始皇寻访长生不老药的狂热背景密切相关

始皇求不死药

秦朝阿房宫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成为其晚年重要的政治与个人行为。这一历史事件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明确记载,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科学

阿房宫修建始末

秦朝阿房宫

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殿建筑,其修建始末与秦朝的兴衰密切相关。以下是基于历史文献(如《史记》《三辅黄图》等)的考证与分析: 一、修建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