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苏辙栾城集传世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05 | 阅读:3576次
历史人物 ► 苏辙

苏辙的《栾城集》是其生平诗文总集,传世版本及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下分点详述其传世情况及相关背景:

苏辙栾城集传世

1. 文集构成与编刻

《栾城集》包括《前集》50卷、《后集》24卷、《三集》10卷及《应诏集》12卷,共96卷。前四集合称《栾城集》,由苏辙亲自编定,宋徽宗政和年间其曾孙苏诩首次刊刻于筠州(今江西高安),史称“宋刻递修本”,今存残卷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宋及明清多次重刻,明代《四部丛刊》影印本即据清梦轩刻本,为通行版本基础。

2. 内容特色与文献价值

苏辙诗文以政论、史论见长,《栾城三集》收录晚年作品,反映其贬谪生涯与思想转变。如《黄州快哉亭记》《六国论》等名篇兼具文学性与史论深度。《应诏集》则收录奏议策论,是研究北宋熙宁变法与元祐更化的重要史料。其诗文风格冲淡含蓄,与苏轼雄放形成对照,体现“苏氏家法”差异。

3. 版本流变与校勘

现存最早全本为明嘉靖二十年(1541)蜀藩朱让栩刻本,清代《四库全书》抄录即以此为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苏辙集》点校本,校勘精审;中华书局1990年《栾城集》标点本以《四部丛刊》为底本,参校宋残本,最便今用。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本《类编增广颍滨先生大全文集》138卷,为罕见分类编排本。

4. 域外传播与影响

《栾城集》在朝鲜世宗朝(15世纪)已有翻刻,日本江户时代昌平坂学问所藏有明刻本。法国汉学家侯思孟(Donald Holzman)曾研究苏辙诗歌中的隐逸思想。苏辙史论对越南黎朝科举策论影响显著,如《历代论》被用作范文。

5. 相关学术研究

近人著述如曾枣庄《苏辙评传》(1984)系统考辨其生平与思想,孔凡礼《三苏年谱》(2004)详载作品系年。美国学者包弼德(Peter K. Bol)在《斯文》(1992)中分析苏辙的理学倾向,指出其《老子解》对程朱理学的先导作用。现存问题包括《栾城后集》部分作品真伪争议,以及《龙川略志》《龙川别志》是否当入文集等。

文章标签:栾城集

上一篇:张承业辅后唐 | 下一篇:张雨题画诗名家

赵明诚金石录考

宋朝赵明

《赵明诚金石录考》是对宋代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及其著作《金石录》的学术考察。《金石录》由赵明诚与其妻李清照共同编纂,是中国金石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苏辙栾城集传世

宋朝苏辙

苏辙的《栾城集》是其生平诗文总集,传世版本及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下分点详述其传世情况及相关背景:1. 文集构成与编刻 《栾城集》包括《前

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宋朝司马光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修撰过程与内容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与学术价值。以下从修撰背景、编纂方法、内容特

李清照醉花阴赋

宋朝李清照

李清照《醉花阴》是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反映了她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后的孤寂心境。以下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历史评价

苏辙栾城集传世

宋朝苏辙

苏辙的《栾城集》是其生平诗文总集,传世版本及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以下分点详述其传世情况及相关背景:1. 文集构成与编刻 《栾城集》包括《前

苏辙使辽辞令纵横

宋朝苏辙

苏辙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出使辽国的外交活动展现了卓越的辞令智慧与政治策略。以下是关于其使辽辞令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景与使命 苏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