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闽国铸币“永隆通宝”考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8-05 | 阅读:2448次
历史人物 ► 王延政

闽国铸币“永隆通宝”考

闽国铸币“永隆通宝”考

“永隆通宝”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政权铸造的一种铜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货币研究意义。以下从铸造背景、钱文特征、版别分类、存世情况及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考证。

一、铸造背景

闽国(909—945年)由王审知建立,定都福州,统治今福建地区。王审知去世后,其子王延钧于933年称帝,改元“永隆”,并铸造“永隆通宝”钱。此钱的铸造时间集中于永隆年间(933—935年),是闽国在经济上试图独立于中原政权的一种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的铜矿开采与铸币技术发展。

二、钱文特征

“永隆通宝”以铜质为主,钱文为楷书,直读(上下右左),字体朴拙,具有五代时期钱币的典型风格。其特点包括:

1. 形制:直径约2.3—2.5厘米,重3—4克,边缘较宽,穿孔较小。

2. 文字:“永”字多用简笔,“隆”字下部“生”或省笔,“通”字走之底曲折明显,“宝”字贝部多为开口。

3. 背文:部分铸有“闽”字或星月纹,象征闽国铸币身份。

三、版别分类

根据字体、尺寸和纹饰差异,可分为以下主要版别:

1. 大字版:文字粗壮,笔划清晰,存世较少。

2. 小字版:字体娟秀,铸量相对较多。

3. 背闽版:背面铸“闽”字,为闽国官铸标志。

4. 合背钱:两面均为钱文,系铸造时的错版,极罕见。

四、存世与流通

“永隆通宝”因闽国统治时间短、铸量有限,存世稀少,尤其背“闽”字者更为珍贵。考古发现中,福建地区及邻近省份偶有出土,部分流入日本、东南亚等地。其流通范围以闽国辖境为主,但因五代战乱频繁,实际流通时间较短。

五、历史地位与研究价值

1. 经济史价值:反映了闽国试图通过铸币强化经济自主,但受限于原料与技术,钱质较中原铜钱低劣。

2. 艺术价值:钱文风格体现了五代书法从唐楷向宋体过渡的特征。

3. 政治意义:背“闽”字钱是地方政权宣示主权的重要物证。

附:闽国其他钱币

闽国还铸造过“开元通宝”背“闽”、“天德重宝”等钱币,其中“天德重宝”为铁钱,系王延政在位时(943—945年)所铸,与“永隆通宝”共同构成闽国货币体系。

综上,“永隆通宝”是研究五代十国时期地方政权货币经济与政治形态的重要实物资料,其铸造工艺与历史背景为探讨福建地区早期金融发展提供了直接证据。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代马球运动的盛行 | 下一篇: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编纂

闽国铸币“永隆通宝”考

五代十国王延政

闽国铸币“永隆通宝”考 “永隆通宝”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政权铸造的一种铜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货币研究意义。以下从铸造背景、钱文特征、版别分类

柴荣北伐契丹

五代十国柴荣

柴荣北伐契丹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六年(959年)对辽国(契丹)发动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此次北伐是五代时期中原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

皇甫晖血战滁州

五代十国滁州

皇甫晖血战滁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后周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956年(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以下是战役的关键史实和相关背景分析: 1.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研究

五代十国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帝王词人之一,其词作以亡国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艺术成就与人生际遇的紧密结合成为研究核心。以下

闽国铸币“永隆通宝”考

五代十国王延政

闽国铸币“永隆通宝”考 “永隆通宝”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政权铸造的一种铜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货币研究意义。以下从铸造背景、钱文特征、版别分类

王延政裂闽国

五代十国王延政

王延政裂闽国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内部权力斗争导致政权分裂的重要历史事件。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及历史脉络展开分析:一、分裂背景1. 闽国内部结构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