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皇甫晖血战滁州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8-05 | 阅读:3126次
历史人物 ► 滁州

皇甫晖血战滁州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后周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956年(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以下是战役的关键史实和相关背景分析:

皇甫晖血战滁州

1. 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格局:当时中原地区由后周统治,周世宗柴荣致力于统一南方;南唐占有江淮地区,国力较强但军事防御存在弱点。

周世宗南征:柴荣为打通南下通道,派遣赵匡胤(后为宋太祖)等将领攻占淮南,滁州成为战略要冲。

2. 皇甫晖其人

南唐名将:皇甫晖原为后晋将领,后投奔南唐,以勇猛著称。他曾参与多场战役,滁州之战时任南唐北面行营应援使。

性格特点:史载其“性刚烈”,擅守城作战,但战术灵活性不足。

3. 战役经过

周军进攻:赵匡胤率军突袭滁州清流关,利用皇甫晖轻敌心理,从小路绕道,南唐军仓促应战。

血战过程:皇甫晖退守滁州城,组织巷战。史载其“率左右力战,刀剑皆折”,最终因重伤。

赵匡胤破城:周军火攻城门,皇甫晖中箭落马,南唐守军溃败。赵匡胤亲自擒获皇甫晖,体现其早期军事才能。

4. 战役影响

战略转折:滁州失守导致南唐淮南防线崩溃,后周一年内连下十四州,南唐被迫割让江北领土求和。

皇甫晖结局:后拒不降周,绝食数日而死。其子皇甫继勋后来成为南唐将领,但在975年因畏战被李煜处决。

5. 历史评价

战术层面:此战暴露南唐防御体系松散,周军则展现机动战术优势。赵匡胤因功升殿前都虞候,为其日后夺权积累资本。

史料记载:主要见于《资治通鉴》《宋史·太祖本纪》及陆游《南唐书》,但部分细节(如巷战时长)各书略有出入。

延伸知识

滁州之战后,赵匡胤在城内结识智囊赵普,后者为其策划“黄袍加身”事件。

南唐中主李璟在此战后被迫去帝号,称“江南国主”,国力大幅衰退。

宋代《册府元龟》记载皇甫晖时对赵匡胤言:“各为其主,愿速死”,成为五代武人气节的典型体现。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世民开创盛世风云人物志 | 下一篇:狄青武将风云录

柴荣北伐契丹

五代十国柴荣

柴荣北伐契丹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六年(959年)对辽国(契丹)发动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此次北伐是五代时期中原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

皇甫晖血战滁州

五代十国滁州

皇甫晖血战滁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后周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956年(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以下是战役的关键史实和相关背景分析: 1.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研究

五代十国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帝王词人之一,其词作以亡国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艺术成就与人生际遇的紧密结合成为研究核心。以下

王建据蜀称前蜀主

五代十国王建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君主。他出身贫寒,早年以贩私盐为生,后投军于忠武军,因骁勇善战逐步

皇甫晖血战滁州

五代十国滁州

皇甫晖血战滁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后周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956年(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以下是战役的关键史实和相关背景分析: 1.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

唐朝滁州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仅四句,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隐逸闲适的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1. 诗歌原文及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