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揭傒斯史笔千秋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19 | 阅读:7079次
历史人物 ► 揭傒斯

揭傒斯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位列"元诗四大家"之一,其史学著作与文学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史笔千秋"的评价,既体现其史学成就的典范性,也蕴含其文笔的传世价值。以下是关于揭傒斯史学贡献的具体分析:

揭傒斯史笔千秋

1. 史学著作体系化

作为《辽史》《金史》的主要编纂者(1343-1344年参与编修),揭傒斯在史料考辨与体例创新上贡献突出。他提出"史官当以才、学、识兼备"的标准,强调史书应"事核而言直"。在编纂过程中首创"三史凡例",统一辽、金、宋三史的叙事框架,解决了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的历史书写难题。

2. 实录精神与考据方法

其《揭文安公全集》中《史集序》明确提出"史之纪实,犹鉴之照形",主张史官须"亲见而笔之"。在修史时广泛搜集碑刻、谱牒等民间史料,对《辽史·营卫志》中契丹部族制度的记载,就参考了当时尚存的契丹文碑碣。这种重视原始材料的治史方法,较清代乾嘉考据学派早四百余年。

3. 历史文学化的开创性

将叙事文学手法引入史传写作,其《元功臣列传》突破传统史传程式,通过细节描写再现人物神采。如描写木华黎"目中有紫棱,顾视烨然"的传神笔法,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得迁固遗意"。这种文采与史实结合的风格,直接影响明代宋濂《元史》的写作。

4. 边疆史研究的突破

作为南方文人却深耕北方民族史,其《西北地理考》系统梳理了辽金时期漠北城郭遗迹,纠正了《辽史·地理志》中13处方位错误。对西夏" White River City"(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的记载,为20世纪科兹洛夫考古发现提供了文献线索。

5. 史学理论的体系化

在《史法》一文中提出"五难"说(考据难、去取难、议论难、文采难、心术难),系统论述历史编纂学的核心问题。特别强调"心术"为史家根本,这一观点被章学诚《文史通义》发展为"史德"理论。

补充知识:揭傒斯的史学实践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元代多民族交融的背景,使其突破"华夷之辨"的传统史观,在《金史·文艺传》中将元好问等金代文人纳入中华文脉叙述。其子揭汯整理的《揭曼硕先生文集》现存明嘉靖刻本,保留了大量修史时的原始批注,是研究元代史学编纂过程的重要个案。现代学者陈垣在《元代西域人华化考》中多次引用揭氏考证,足见其史学方法的现代价值。

文章标签:

上一篇:韩世忠抗金名将录 | 下一篇:明朝宦官郑树的兴衰史

元曲的兴起与代表作家

元朝白朴

元曲是中国元代(1271—1368)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杂剧和散曲两类构成。它的兴起与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元代打破了唐宋以来以诗文为正统的

元宪宗蒙哥汗

元朝蒙哥

元宪宗蒙哥汗是蒙古帝国的第四位大汗,也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1251年至1259年在位。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兄长,在位期间延续了蒙古帝国的扩张政策,同

忙哥剌宗王事迹

元朝元朝

忙哥剌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七子,生于1252年,生母为察必皇后(昭睿顺圣皇后)。他在元朝政治和军事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封为安西王,是西北边疆的重要统治

张士诚反元起义

元朝张士诚

张士诚(1321—1367)是元末著名的反元起义领袖之一,原名张九四,泰州白驹场(今江苏盐城大丰区)人,早年以贩盐为业。元末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加上黄河

揭傒斯史笔千秋

元朝揭傒斯

揭傒斯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位列"元诗四大家"之一,其史学著作与文学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史笔千秋"的评价,既体现其史学成就的典范性,也蕴含其

元朝文人揭傒斯生平及其文学贡献

元朝揭傒斯

元朝文人揭傒斯生平及其文学贡献揭傒斯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文人,其生平与文学贡献丰富多彩,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一、生平揭傒斯,字曼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