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清朝 >> 详情

曾纪泽外交收回伊犁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07 | 阅读:4033次
历史人物 ► 曾纪泽

曾纪泽外交收回伊犁是晚清外交史上一次重要的领土主权交涉事件,其背景、过程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曾纪泽外交收回伊犁

背景

1871年,沙俄趁新疆爆发阿古柏叛乱之机,出兵强占伊犁地区,声称是“代为收复,暂管待交”。清政府平定阿古柏后,要求沙俄归还伊犁,但沙俄拖延不决。1878年,清廷派崇厚赴俄谈判,结果其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几乎使伊犁沦为沙俄属地,仅收回一座孤城,还割让大片领土,并赔款500万卢布。消息传回,朝野震怒,左宗棠等主战派强烈反对,清廷将崇厚治罪,改派外交经验丰富的曾纪泽重新谈判。

曾纪泽的外交策略

1. 军事压力配合外交谈判:左宗棠率大军进驻新疆,摆出不惜一战的姿态,为曾纪泽提供了谈判筹码。

2. 国际法运用:曾纪泽精通国际法,援引西方外交惯例,驳斥沙俄侵占领土的非法性。

3. 西方舆论影响:他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牵制关系,特别是英国对沙俄扩张的警惕,争取舆论支持。

4. 循序渐进争取利益:先坚持“全境归还”,后妥协于现实,最终达成比崇厚条约更有利的结果。

谈判结果

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即《圣彼得堡条约》),主要条款包括:

沙俄归还伊犁九城及周边部分领土,但仍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

赔款增至900万卢布(约合白银504万两)。

允许沙俄在新疆、蒙古部分地区通商,并增设领事馆。

虽然仍损失部分领土和经济利益,但较崇厚条约已大幅挽回损失。

评价与影响

1. 外交成就:曾纪泽以弱国之力迫使沙俄让步,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相对成功的外交案例,被誉为“虎口索食”。

2. 局限性:清廷国力羸弱,最终仍需妥协,赔款加重财政负担,沙俄在西北的影响力仍存。

3. 后续影响:此事件刺廷加强西北边防,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巩固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

扩展知识

边疆危机背景:19世纪后期,英俄在中亚展开“大博弈”,新疆、西藏均成争夺焦点,清廷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也与此相关。

曾纪泽的外交遗产:他后来还参与中法战争谈判,主张对英强硬,是晚清少数兼具传统学识与国际视野的外交人才。

对比其他条约:相比《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的巨额割地,《改订条约》已属止损,反映出清廷外交策略的逐步调整。

总体而言,曾纪泽的外交努力为清朝争取了相对有利的结果,但在列强环伺的时代,弱国无外交的现实仍暴露无遗。这一事件也揭示了近代中国在维护主权与应对列强扩张之间的艰难平衡。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明朝锦衣卫的兴衰 | 下一篇:商朝军队与战争形态

西太后与戊戌变法

清朝荣禄

西太后(慈禧太后)与戊戌变法(1898年)的关系是晚清政治史中的关键节点,集中体现了清廷内部保守势力与改革派的激烈冲突。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清朝清朝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之一,其兴衰过程反映了清朝末期的社会矛盾与内外危机。兴起背景 1. 社会矛盾激化

多尔衮摄政的功过

清朝多尔衮

多尔衮是清初重要的政治军事领袖,作为顺治帝的摄政王(1643—1650年),其执政既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基础,也因一系列争议性举措引发后世评价分歧。以下是

鳌拜专权与康熙擒鳌拜

清朝鳌拜

鳌拜专权与康熙擒鳌拜是清初政治斗争的重要事件,涉及权力交接、满汉矛盾及皇权巩固等多重历史背景。 一、鳌拜专权的背景与表现 1. 功臣集团的崛起:鳌

曾纪泽外交斡旋

清朝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是晚清重要外交家,曾国藩次子,在中俄伊犁交涉等关键外交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外交斡旋体现了近代中国应对列强压迫的艰难探索。

曾纪泽的外交智慧

清朝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是晚清著名外交家曾国藩的长子,他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展现了卓越的智慧与胆识,尤以处理中俄伊犁交涉和推动洋务运动中的外交事务闻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