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韦后乱政引发政变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26 | 阅读:5825次
历史人物 ► 武则天

韦后乱政是唐中宗李显统治晚期的一场重大政治危机,直接导致了唐朝宫廷政变的发生。韦皇后在唐中宗复位后逐渐掌控朝政,与女儿安乐公主、权臣武三思等结成政治联盟,排斥异己,欲效仿武则天称帝,最终引发李隆基太平公主联合发动的唐隆政变(710年)。以下是关键史实与分析:

韦后乱政引发政变

1. 韦后擅权的背景

唐中宗李显第二次即位后(705年),因性格软弱,朝政逐渐被韦皇后把持。韦氏借武则天称帝的先例,试图建立个人权威,重用外戚韦温、韦播等,并联合武三思残余势力,形成“韦武集团”。她还通过卖官鬻爵、培植党羽,架空宰相权力,史载“政出多门,滥官充溢”。

2. 乱政的主要表现

- 毒杀中宗:景龙四年(710年),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唐中宗,立幼子李重茂为帝(唐殇帝),自封皇太后临朝摄政,意图复制武则天称制模式。

- 打压李唐宗室:韦后诬陷太子李重俊谋反(707年景龙政变),导致其;又迫害相王李旦唐睿宗)和太平公主,激化矛盾。

- 奢侈腐败:安乐公主索要昆明池为私产,建造“定昆池”炫耀权势;韦氏家族广建豪宅,耗空国库,民间怨声载道。

3. 政变的直接

韦后党羽宗楚客等人密谋废除李重茂,彻底夺取皇位。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李旦之子)获悉后,联合禁军将领葛福顺、陈玄礼等人,于710年7月21日发动唐隆政变,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韦氏一族,扶植李旦复位。

4. 历史影响与深层原因

- 终结女主干政尝试:韦后失败标志着唐朝政局对女性执政的彻底排斥,此后直至唐亡,再无后妃专权现象。

- 玄宗上位铺垫:李隆基因政变立功被立为太子,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又引发新一轮权力斗争(先天政变)。

- 制度反思:韦后乱政暴露了府兵制衰败下禁军的重要性,玄宗后来改组北衙禁军,强化中央掌控。

5. 史书记载差异

《旧唐书》称韦后“鸠杀中宗”,但现代学者如黄永年认为中宗可能死于突发疾病,韦后毒杀说或为政变者提供的合法性借口。出土的《韦后墓志》亦未提弑君罪行,暗示历史叙述存在胜利者书写成分。

韦后乱政的实质是开元前夕唐朝统治集团内部权力再分配的事件,反映了李武韦杨多家贵族斗争的复杂性,其结局重新确立了李唐皇权的正统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萧统编《文选》集 | 下一篇:王晏球平镇定州

唐代茶道影响东亚

唐朝白居易

唐代茶道对东亚的影响体现在文化交流、制度传播和精神内涵等多个层面,成为东亚文化圈形成的重要纽带。 首先,唐朝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通过遣唐

孟浩然隐居鹿门

唐朝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终身未仕,长期隐居于襄阳鹿门山,其隐居经历与诗歌创作深刻体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特点,并与当时社会政治环

武则天称帝建周朝

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建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称帝事件,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以下是按照史实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1. 政治背景与权力积累 武则

李泌白衣宰相谋

唐朝李泌

"李泌白衣宰相谋"这一典故源自唐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谋略家李泌(722-789年),他以布衣(白衣)身份参与朝政,最终官至宰相,是唐代政治史上的传奇人物

武则天称帝建周朝

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建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称帝事件,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以下是按照史实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1. 政治背景与权力积累 武则

韦后乱政引发政变

唐朝武则天

韦后乱政是唐中宗李显统治晚期的一场重大政治危机,直接导致了唐朝宫廷政变的发生。韦皇后在唐中宗复位后逐渐掌控朝政,与女儿安乐公主、权臣武三思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