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惠施多方辩物十事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19 | 阅读:4567次
历史人物 ► 惠施

惠施(约前370年—前310年)是战国时期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公孙龙并称“辩者之英”。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惠施著有《惠子》一篇,但已散佚。现存关于其思想的记载主要见于《庄子·天下》篇,其中记载了惠施提出的“历物十事”(又称“辩者十事”),这些命题集中体现了名家的逻辑思辨特色,以下结合史实展开分析:

惠施多方辩物十事

1.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这是关于宇宙极限的哲学思考。“大一”指无限大的宇宙整体,超越空间界限;“小一”指无限小的存在单位,类似原子论中的不可分割单元。这种思想影响了后期《淮南子》对宇宙结构的描述。

2.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讨论几何概念中的二维平面(如几何学中的“面”),虽有面积却无体积,引申出名家的“合同异”思想——看似矛盾的属性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统一。

3.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打破绝对空间观念,强调观察角度的相对性。从宇宙尺度看,天地高度差可忽略;从地质演变看,山川湖泽可能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

4.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体现运动绝对性的辩证法。太阳“中天”的瞬间已开始西斜,生物诞生之际便开始走向死亡,与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有相通之处。

5.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构建了层级化的相似性理论:具体事物间的差异是“小同异”,而万物共性(物质性)与个性(特殊性)的对立统一则是“大同异”。

6. 南方无穷而有穷

探讨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地理上南方似无限延伸,但实际存在南极;数学上可无限分割却存在最小单位,这种悖论启发了后世的极限思想。

7. 今日适越而昔来

涉及时间相对性的命题。从不同时空参照系看,“到达”与“出发”存在认知差异,类似于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的古典表述。

8. 连环可解也

打破固态思维:连环看似不可解,但毁坏一环即解;或从更高维度(如三维空间)观察,二维连环本无实质连接。反映名家对“解”的本质思考。

其他重要命题还包括“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否定绝对中心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宇宙整全观)等。惠施的思想特点在于:

逻辑思辨:通过悖论揭示经验认知的局限性

相对主义:强调事物属性的条件依赖性

科学启蒙:对数学、物理概念的抽象探索远超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庄子》批评惠施“弱于德,强于物”,但也承认其“散于万物而不厌”。惠施的学说虽多被视为诡辩,实则蕴含早期分析哲学雏形,对先秦逻辑学发展具有奠基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西周时期的少数民族融合 | 下一篇:李斯与秦朝的法制建设

战国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战略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的关键阶段,各国为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复杂的外交政策与战略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战国时期的名将名臣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的时代,涌现了大量影响深远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以下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名将

战国名将白起的不败神话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名将白起被誉为"人屠""战神",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罕见的常胜将军。据《史记》记载,白起一生历经大小七十余战未尝败绩,其军事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孙武:兵法传世,吴国名将。

春秋战国孙武

孙武,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尊为“兵圣”,其代表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对世界军事思想影响深远。以下是关于孙武及其历史

惠施多方辩物十事

春秋战国惠施

惠施(约前370年—前310年)是战国时期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公孙龙并称“辩者之英”。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惠施著有《惠子》一篇,但已散佚

惠施合同异之辩

春秋战国惠施

惠施是战国时期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核心思想“合同异之辩”体现了名家对逻辑、语言与事物关系的深刻探讨。以下从思想内涵、历史背景、具体命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