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战国时期的名将名臣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8-03 | 阅读:5919次
历史人物 ► 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的时代,涌现了大量影响深远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以下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名将名臣及其贡献:

战国时期的名将名臣

一、军事名将

1. 白起秦国

- 号称“人屠”,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王翦廉颇李牧并列)。

- 主要战绩:伊阙之战(歼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攻破楚国都城)、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0余万),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 战术特点:善打歼灭战,主张“歼敌有生力量”。

2. 王翦(秦国)

- 灭楚之战中率60万大军击败项燕,攻灭楚国,后与儿子王贲共同完成秦灭六国。

- 以稳健著称,深谙“以逸待劳”之策,是秦国统一的最大功臣之一。

3. 廉颇赵国

- 以勇猛善战闻名,曾率军击退秦军进攻,在阏与之战、长平之战前期表现突出。

- “负荆请罪”典故主角,晚年因赵王猜忌郁郁而终。

4. 李牧(赵国)

- 北方抗击匈奴的名将,以“雁门之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后期在宜安、番吾之战中两度击败秦军。

- 因赵王迁听信谗言被冤杀,导致赵国迅速亡国。

5. 吴起(魏、楚)

- 军事家、改革家,著有《吴子兵法》。在魏国创建“魏武卒”,以5万步兵击败50万秦军;在楚国推行“吴起变法”,强化中央集权。

二、政治名臣与改革家

1. 商鞅(秦国)

- 法家代表人物,推行“商鞅变法”:废井田、奖军功、行郡县、重农抑商,使秦国迅速富强。

- 虽因触怒贵族被车裂,但其制度成为秦统一的核心保障。

2. 乐毅燕国

- 统帅燕、赵、韩、魏、楚五国联军伐齐,连下70余城,几乎灭亡齐国

- 因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伐齐成果被田单逆转。

3. 苏秦张仪(纵横家)

- 苏秦主张“合纵”,曾佩六国相印联合抗秦;张仪推行“连横”,以“横强破纵”策略助秦瓦解六国联盟。

4. 范雎(秦国)

- 提出“远交近攻”战略,助秦昭襄王巩固权力,瓦解六国联合。

5. 春申君黄歇(楚国)

- 战国四公子之一,曾救楚太子归国,后期主政楚国,但因政变。

三、其他重要人物

田单(齐国):以“火牛阵”复国,挽救濒亡的齐国。

信陵君魏无忌(魏国):窃符救赵,联合诸侯两次击败秦军。

吕不韦(秦国):以商人身份辅佐嬴政,编撰《吕氏春秋》,为秦统一提供思想资源。

扩展知识

战国名将名臣的活跃与各国变法密不可分: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均极大提升了国家实力。军事上,战争规模从春秋时期的“礼战”发展为歼灭战,兵器(铁器普及)、战术(步骑协同)、城防(长城雏形)均有飞跃。

这一时期的人物命运多与政治斗争相连,如白起被逼自刎、商鞅遭车裂,体现了集权过程中的残酷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朝的刑罚体系 | 下一篇:秦朝对儒家思想的压制

战国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战略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的关键阶段,各国为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复杂的外交政策与战略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战国时期的名将名臣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的时代,涌现了大量影响深远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以下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名将

战国名将白起的不败神话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名将白起被誉为"人屠""战神",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罕见的常胜将军。据《史记》记载,白起一生历经大小七十余战未尝败绩,其军事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孙武:兵法传世,吴国名将。

春秋战国孙武

孙武,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尊为“兵圣”,其代表作《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对世界军事思想影响深远。以下是关于孙武及其历史

战国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战略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的关键阶段,各国为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复杂的外交政策与战略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战国时期的名将名臣

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的时代,涌现了大量影响深远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以下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名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