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魏蜀吴三国疆域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14 | 阅读:2819次
历史人物 ► 三国

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在历史上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其范围随着战争、外交和内部治理而不断调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对三国鼎立时期(约220年—280年)疆域的概述:

魏蜀吴三国疆域

1. 曹魏(220—265年)

核心区域:以中原为中心,控制东汉十三州中的九个,包括司隶(洛阳周边)、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徐州、兖州、豫州及凉州大部。

扩张与收缩

- 东北方向:稳固辽东,公孙渊政权被司马懿攻灭后(238年),辽东汉人聚居区纳入版图。

- 西北方向:通过镇压羌胡和西凉割据势力(如马超余部),延伸至西域长史府(今新疆东部),但实际控制力较弱。

- 南部边界:与吴国长期争夺淮南、荆州北部(如襄阳、樊城),合肥为核心军事据点。

2. 蜀汉(221—263年)

核心区域:以益州(四川盆地)为基础,包括汉中郡巴郡蜀郡南中地区(今云南、贵州西部)。

疆域特点

- 北伐前线:诸葛亮姜维多次出兵陇右(今甘肃南部),短暂控制武都、阴平二郡,但未能在关中立足。

- 南中经略:诸葛亮平定南中叛变后,设立庲降都督,采取羁縻政策,实际控制限于交通线附近。

- 荆州丧失:219年关羽失荆州后,蜀汉仅剩益州一州,成为三国中疆域最小政权。

3. 孙吴(229—280年)

核心区域:扬州(江东六郡)、荆州大部及交州(今两广、越南北部)。

扩张与防御

- 长江防线:以建业(南京)、武昌(鄂州)为双中心,依靠优势控制长江中下游。

- 岭南开发:孙权派步骘平定交州士夑家族后,加强统治并开通“南海丝绸之路”。

- 夷洲试探:230年卫温、诸葛直率船队抵达夷洲(台湾),为首次有记载的大陆与台湾联系。

地理与经济基础

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农业和人口优势明显;蜀汉依赖成都平原和汉中盆地,以织锦、盐铁为经济支柱;吴国依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流域,发展稻作农业与海外贸易。

边疆与少数民族

魏国面对乌桓鲜卑侵扰,后期置护鲜卑校尉;蜀汉南中有“南蛮”孟获等部落;吴国山越问题贯穿始终,通过武力征服和编户政策逐步解决。

行政区划演变

三国均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滥设州郡现象严重(如魏分凉州置秦州,吴分交州置广州),导致行政区划日趋繁杂。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朝时期的书法艺术 | 下一篇:晋代墓葬考古新发现

建安七子与文学风骨

三国陈琳

建安七子是汉末建安时期(196—220年)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文人集团中七位代表性作家,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他们与“三曹”(

魏蜀吴三国疆域

三国三国

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在历史上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其范围随着战争、外交和内部治理而不断调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对三国鼎立时期(约220年

黄忠的老当益壮

三国黄忠

黄忠的“老当益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典故,体现了其高龄仍勇猛善战的特质。以下结合史实和背景展开分析:1. 史书记载 《三国志·蜀书·黄忠传》明

孙权坐镇江东霸业

三国孙权

孙权坐镇江东霸业,是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得以确立和巩固的关键。作为孙坚次子、孙策之弟,孙权在继承父兄基业后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最终

魏蜀吴三国疆域

三国三国

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在历史上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其范围随着战争、外交和内部治理而不断调整。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对三国鼎立时期(约220年

三国名将的武艺比拼

三国三国

三国时期的名将武艺比拼,需结合史料《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等文献进行客观分析。以下从不同维度对比几位核心武将的实战表现与历史评价: 一、个人武力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