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晋朝 >> 详情

庾亮专权与苏峻乱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6-16 | 阅读:9246次
历史人物 ► 庾亮

庾亮专权与苏峻之乱

庾亮专权与苏峻乱

东晋初年,政治格局动荡不安,门阀士族间权力斗争激烈,其中庾亮专权与苏峻之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深刻影响了东晋的政治走向。

庾亮专权

庾亮(289—340年)出身颍川庾氏,为晋明帝司马绍的妻弟(明穆庾皇后之兄)。明帝去世后,年幼的晋成帝司马衍即位,庾亮以外戚身份辅政,担任中书监、录尚书事,逐渐掌握朝政大权。其专权特点如下:

1. 排斥异己:庾亮为巩固权力,打压其他士族,尤其针对宗室与地方势力。例如,他逼迫南顿王司马宗自杀,削弱宗室力量,同时疏远名臣陶侃、温峤等人,导致朝野不满。

2. 严苛政策:庾亮主张“以法御下”,对官吏和士族采取高压手段,试图整顿吏治,但其刚愎自用的作风激化了矛盾。

3. 误判流民帅:庾亮对江北流民武装集团(如苏峻、祖约)缺乏妥善安置,试图以武力削夺其兵权,直接引发苏峻之乱。

苏峻之乱(327—329年)

苏峻原为广陵相,因平定王敦之乱有功,被封为冠军将军、历阳内史,麾下聚集大量流民武装。庾亮对其猜深,于327年下诏征苏峻入朝任大司农(实为夺权)。苏峻惧祸,联合豫州刺史祖约(祖逖之弟)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反叛。

叛乱过程:

初期势如破竹:苏峻联军渡江攻破建康(今南京),庾亮仓皇逃亡寻阳投奔温峤。叛军控制成帝,庾太后忧愤而死。

荆州联军反攻:陶侃被推为盟主,与温峤、郗鉴等联合讨伐苏峻。329年,苏峻战死,余部由其弟苏逸统领,不久被剿灭。

祖约结局:祖约兵败后投奔后赵,最终被石勒所杀。

影响与评价

1. 门阀政治深化:乱后庾亮失势,推动东晋进入王导、郗鉴、陶侃等共治局面,门阀士族相互制衡成为常态。

2. 流民武装问题凸显:朝廷对北方流民武装(如后来的北府兵)态度转向利用而非打压,为谢安时代的军事改革埋下伏笔。

3. 建康的破坏:叛乱期间建康宫室焚毁严重,经济遭受重创,暴露出东晋中央的脆弱性。

庾亮专权的失败反映东晋皇权衰微下,士族平衡的至关重要性;苏峻之乱则暴露了朝廷对地方豪强策略的失误。这一系列事件加速了东晋“王与马,共天下”政治模式的固化。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夏侯惇的军事生涯 | 下一篇:南朝士族文化特征

暴君司马伦

晋朝司马伦

暴君司马伦是西晋宗室成员,以篡位称帝和昏聩统治著称。他是司马懿之子司马伷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弟,封赵王。司马伦在晋惠帝时期凭借外戚身份干

左思三都赋洛阳贵

晋朝左思

左思的《三都赋》是西晋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其引发的"洛阳纸贵"现象不仅反映了文学成就,更是魏晋时期文化生态的缩影。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隐逸思想》

晋朝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著名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田园诗与隐逸思想是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深

顾恺之绘画艺术成就

晋朝顾恺之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时期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被后世尊为"画圣"、"中国人物画鼻祖",其艺术成就对中国绘画史影响深远。以下是其重要艺术贡献及历

寒门士人的晋升之路

晋朝庾亮

寒门士人的晋升之路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但其重要性贯穿了从秦汉至明清的官僚体系演变。以下是基于史实的系统分析:1. 秦汉时期的军

庾亮外戚揽朝权

晋朝庾亮

庾亮(289—340年)是东晋初年重要的外戚权臣,其政治崛起与门阀士族、外戚专权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政治活动及影响:1. 门阀联姻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