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秦宣太后掌权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15 | 阅读:143次
历史人物 ► 宣太后

宣太后(?-前265年),又称芈八子,战国时期秦国政治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际掌权的女性统治者。作为秦惠文王的妃子、秦昭襄王之母,她在秦昭襄王即位初期(前306年)至范雎拜相(前266年)的四十余年间主导秦国朝政,其政治手段与外交策略对秦国崛起影响深远。

秦宣太后掌权

一、权力获取与执政根基

1. 子幼摄政的特殊背景

秦昭襄王嬴稷即位时年仅18岁(一说19岁),且原为质子在燕国生活,国内政治根基薄弱。宣太后以太后身份联合异父弟魏冉(穰侯)共同辅政,通过掌控军权(任命魏冉为将军戍卫咸阳)与官员权逐步确立权威。

2. 楚系外戚集团的形成

借助楚国贵族出身背景,宣太后重用芈氏家族成员,形成以魏冉、芈戎(华阳君)、向寿(宣太后外族)为核心的权力网络。《史记·穰侯列传》载"穰侯、华阳君,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四人并称"四贵",长期垄断秦国军政要职。

二、执政期间重大政治举措

1. 军事扩张与领土整合

前293年伊阙之战,秦将白起斩杀韩魏联军24万,夺取河东郡

前279年鄢郢之战攻破楚国都城,逼迫楚迁都陈(今河南淮阳);

平定义渠之乱(前272年),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设立陇西、北地二郡,解除秦国西北边患。

2. 灵活的外交策略

与楚国维持"合纵连横"的复杂关系,既利用姻亲纽带(楚怀王为其兄长),又在军事上不断施压;

采用"远交近攻"雏形策略,前288年与齐湣王互称东西二帝(后因苏秦游说取消帝号)。

三、权力运作特点

1. 开创"太后临朝"制度

打破周代"妇人不干政"传统,建立垂帘听政模式,其"称制"行为被汉代吕后效仿。西安相家巷出土秦封泥中可见"太后玺"实物,印证其正式参与政务。

2. 经济与法律延续性

延续商鞅变法政策,在位期间完成《为田律》修订(前252年青川木牍记载),推行"辕田制"促进农业;《睡虎地秦简》显示基层司法体系仍高效运转。

四、权力终结与历史评价

前266年,秦昭襄王在范雎建议下收缴"四贵"权柄,宣太后被迫退位,次年去世。其执政虽带有外戚专权色彩,但军事成就为秦始皇统一奠定基础。《战国策》记载其临终要求让面首魏丑夫殉葬,被庸芮以"死者无知"劝止,反映其晚年权力欲望的延续。

值得补充的是,宣太后与匈奴、义渠等少数民族的周旋策略体现其政治智慧,如以私通方式笼络义渠王三十余年,最终伺机剿灭,这一手段被司马迁评价为"诈而有力"。现古发现咸阳城外存在疑似宣太后专用的大型宫殿遗址,佐证其特殊政治地位。

文章标签:

上一篇:燕昭王与黄金台招贤 | 下一篇:何进:外戚专权的牺牲品

秦二世暴政始末

秦朝秦二世

秦二世的暴政是中国历史上极具警示意义的统治案例。作为秦始皇的幼子胡亥,其统治虽仅三年(前210年—前207年),却加速了秦朝的崩溃,其暴政主要体现在

章邯:秦朝末年的名将崛起

秦朝秦朝

章邯是秦朝末年最具代表性的军事将领之一,他的崛起与覆灭深刻反映了秦帝国崩溃时期的动荡局势。作为秦军后期的核心统帅,其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

韩非子法家先驱

秦朝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以“法、术、势”为核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实践。作为法家先驱,他的思想源于对儒家、道家等学派批

公子高避祸自尽

秦朝公子高

公子高是秦始皇的公子之一,关于他避祸自尽的事迹,主要来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逼死公子扶苏,立胡亥

宣太后诱灭义渠

秦朝宣太后

宣太后诱灭义渠是战国时期秦国运用政治联姻与军事手段兼并西戎政权的重要事件,体现了秦国"远交近攻"战略的早期实践。其过程与历史背景可总结如下:一、

秦宣太后掌权

秦朝宣太后

秦宣太后(?-前265年),又称芈八子,战国时期秦国政治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际掌权的女性统治者。作为秦惠文王的妃子、秦昭襄王之母,她在秦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