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公子高避祸自尽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31 | 阅读:4485次
历史人物 ► 公子高

公子高秦始皇的公子之一,关于他避祸自尽的事迹,主要来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合谋篡改遗诏,逼死公子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随后赵高为巩固权力,对秦始皇的其他子女展开清洗。公子高作为皇子,面临的风险。

公子高避祸自尽

为保全家族,公子高主动上书秦二世,请求为秦始皇殉葬。他在奏疏中表示,自己深受父皇恩宠,如今父皇驾崩,自己应当追随于地下。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得到了胡亥的同意,赵高也认为公子高自愿殉葬可以显示“忠孝”,避免牵连家族。公子高最终自尽而死,其家族因此得以保全。

关于公子高的历史细节有几点值得注意:

1. 政治背景:秦二世即位后,对兄弟姐妹的屠杀是历史上罕见的皇室清洗事件,据载共有33名皇子公主被害。

2. 牺牲策略:公子高的选择展现了古代贵族在政治斗争中的生存智慧,通过自我牺牲换取家族安全。

3. 史料矛盾:《史记》未明确记载公子高是自愿还是被迫,后世学者对其动机有不同解读。

4. 葬制关联: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贵族墓葬群,有学者推测可能包含公子高等殉葬者的陵墓。

5. 法律依据:秦法有“连坐”制度,公子高的选择客观上符合“一人有罪,刑及三族”的预防性考虑。

这一事件折射出秦末宫廷政治的残酷性,也反映了法家思想下个人与家族的生存困境。公子高的选择虽属无奈,却在极端环境中展现了对家族的责任意识,其悲剧性结局成为秦朝暴政的一个缩影。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孙武与孙子兵法 | 下一篇:卫青:横扫匈奴的大将军

秦简牍文书研究

秦朝睡虎地秦简

秦简牍文书研究是近年来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和文献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主要围绕秦代及战国晚期秦国墓葬或遗址出土的竹简、木牍等文字材料展开。这些简牍

白起与长平之战

秦朝白起

白起与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决定性战役。此战不仅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也展现了白起作

秦二世暴政始末

秦朝秦二世

秦二世的暴政是中国历史上极具警示意义的统治案例。作为秦始皇的幼子胡亥,其统治虽仅三年(前210年—前207年),却加速了秦朝的崩溃,其暴政主要体现在

章邯:秦朝末年的名将崛起

秦朝秦朝

章邯是秦朝末年最具代表性的军事将领之一,他的崛起与覆灭深刻反映了秦帝国崩溃时期的动荡局势。作为秦军后期的核心统帅,其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

公子高避祸自尽

秦朝公子高

公子高是秦始皇的公子之一,关于他避祸自尽的事迹,主要来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逼死公子扶苏,立胡亥

公子高避祸自缢

秦朝公子高

公子高避祸自缢指的是秦始皇长子扶苏在政治斗争中的悲剧结局。根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扶苏因反对焚书坑儒、劝谏父亲施仁政,触怒秦始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