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秦代农业耕作技术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10 | 阅读:7203次
历史人物 ► 睡虎地秦简

秦代的农业耕作技术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标志着传统农业技术的初步成熟。以下是秦代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具体内容:

秦代农业耕作技术

1. 铁制农具的普及

秦代铁器冶炼技术显著进步,铁制农具如犁、锄、镢、铧等广泛使用。尤其是铁犁的改良,出现了带有犁壁的犁铧,可翻土起垄,提高耕作效率。考古发现表明,秦统一后推行"器械一量",标准化农具生产促进了技术推广。

2. 牛耕技术的规范化

"二牛抬杠"式牛耕成为主流耕作方式,即用两头牛牵引直辕犁,需三人协作(一人扶犁,二人牵牛)。《睡虎地秦简》记载官府对耕牛严格管理,损坏官牛需赔偿,反映牛耕的官方重视。关中地区还出现"耦耕"(双人协作耕作)的变体。

3. 代田法与垄作技术

虽"代田法"正式记载见于汉代,但秦代已出现类似垄作实践。通过"上田弃亩,下田弃畎"(《吕氏春秋·任地》)的沟垄轮换种植,既保墒防旱又减轻盐碱化。秦统一后将该技术推广至新开拓地区。

4. 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

《吕氏春秋·辨土》提出"力者欲柔,柔者欲力"的土壤改良理念,使用草木灰、绿肥(如割草沤田)及畜粪肥田。秦律规定"厩苑"需定期清理积肥,官府设"稟人"管理肥料调配。

5. 水利工程与灌溉创新

秦修建了著名的郑国渠,采用"横绝"技术引泾河水,灌溉关中四万余顷农田。都江堰的"深淘滩,低作堰"原则同样体现秦代水位控制技术。地方小型水利如陂塘、井渠在巴蜀等地普及。

6. 精细化耕作制度

推行"三犁共一牛"的集约耕作(见《秦律·田律》),强调深耕("亩欲广以平,甽欲小以深")、适时播种("得时之和,适地之宜")。云梦秦简记载害虫防治措施,要求及时扑灭蝗虫。

7. 作物品种与轮作

主粮为粟(小米)、麦、稻,经济作物有、苎麻。南方已出现"火耕水耨"的稻作技术,北方实行粟麦豆轮作制。《仓律》详细规定不同作物播种量与仓储标准。

8. 农时体系与政策保障

秦沿袭《月令》体系编订《田律》,规定播种、治虫、 harvest 等农事节点。推行"使黔首自实田"政策,刺激开荒;《戍律》要求征发徭役避开农忙时节。

这些技术的推广与秦代"重本抑末"国策密切相关,通过《秦律十八种》中的田律、厩苑律等强制实施。尽管存在役民过甚的弊端,但为汉代"代田法""区种法"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考古发现的秦代铁农具铸造范、仓廪遗址及简牍记载,共同印证了这一时期农业技术的突破性进步。

文章标签:耕作技术

上一篇:白起长平之战评析 | 下一篇:汉朝对西南夷的治理与开发

秦朝名将章邯的征战岁月

秦朝秦朝

秦朝名将章邯的征战岁月是秦末历史中的关键篇章。作为最后一位为秦王朝效力的重要将领,他的军事行动深刻影响了秦末起义的走向。 一、早期军事生涯 章

秦朝饮食文化初探

秦朝秦朝

秦朝饮食文化作为中国早期统一王朝的重要社会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农业、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特征。以下是基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几点探究:1. 主食结构

秦代农业耕作技术

秦朝睡虎地秦简

秦代的农业耕作技术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标志着传统农业技术的初步成熟。以下是秦代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具体内容:1. 铁制农具的普及

秦代服饰制度特点

秦朝秦律

秦代服饰制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等级森严的法律化服饰规范 秦代以法家思想治国,服饰制度严格遵循《秦律》规定,通过法律条文明确不同社

秦代农业耕作技术

秦朝睡虎地秦简

秦代的农业耕作技术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标志着传统农业技术的初步成熟。以下是秦代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具体内容:1. 铁制农具的普及

兵马俑兵器探秘

秦朝睡虎地秦简

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兵器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技术的巅峰代表,其种类之全、工艺之精、保存之完好,为研究秦代军事与科技提供了珍贵实物。以下是基于考古
友情链接